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红色基因 展时代风采 广东红色文旅新亮点新推荐

2024-10-02 来源:年旅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图/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国庆长假,前往红色文旅胜地打卡也是不少游客的出行选择。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不仅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迁,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岭南文史研究的推进和文旅融合发展,广东的红色文旅资源日益丰富。一系列新开辟的红色景点承载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展现了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和时代风采,备受各地游客欢迎。

国庆节之际,我们精心挑选了近期得到成功活化利用的红色文化景点——汕头潮汕铁路总务处、大埔茶阳伯公凹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地、韶关坪石管埠左联文化人纪念馆、台山东滘口胜利大营救纪念馆、韶关翁源核工业铀原料纪念地等五处,推荐给广大读者。请大家一同回溯共和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一段段峥嵘岁月,在今日南粤大地的青山绿水间,重温火热的信仰与情怀。

革命遗址主题景点串珠成链

讲述“隐秘而伟大”的红色故事

广东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工农运动的兴起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广东整合全省优质红色文旅资源,鼓励各地共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主题活动。

去年7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了“粤游粤红”品牌,充分运用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传播红色精神,推动革命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创新转化为文旅产品。为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发布了10条广东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奔向海陆丰、誓师北伐、八一星火、中央红色交通线、红军长征粤北突围、东纵抗战、文化名人大营救、红色广州、社会主义建设工程、改革开放等主题,将广东众多代表性的革命遗址主题景点串珠成链,全景式呈现广东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广东省红色旅游新攻略,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革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其中,曾经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汕头潮汕铁路总务处、梅州大埔茶阳伯公凹、文化名人大营救中的台山东滘口胜利大营救、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中的翁源核工业铀原料纪念地,以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管埠左联文化人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产纷纷被活化利用,对游客开放。

广东在粤东地区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南粤“左联”之旅规划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中,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以下简称“三师”志愿者)积极参与工作推进,发现了众多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历史遗存与史实记录,特别是粤东区域内的古驿道历史遗存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密切吻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202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安排,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线路走向考察工作,首次较为全面地考证出中央红色交通线相关重要节点和真实地理空间线路走向,摸清沿线相关的红色遗存情况,挖掘出一大批惊心动魄、精彩感人的红色故事,让这条隐秘而伟大的交通线得以重现。随着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加强与周边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它们逐渐成为红色旅游新亮点。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引导革命文物资源创新转化为文旅产品,10月16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在惠州叶挺纪念馆举办粤游粤红——第二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届时,将针对青年人游学、银发群体、亲子休闲三大客群推出红色旅游线路,组织“大湾区粤红游”“百千万工程粤红行”首发团。

推荐1: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

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乌桥岛火车路18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的起点站,是汕头唯一留存的潮汕铁路遗迹,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为解决党中央和中央苏区间联络问题,精心策划的一条从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闽西直达瑞金的“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作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到1933年年初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前后成为通往中央苏区的唯一交通线,被称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

如今,这一百年交通遗址已被辟为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陈列馆,设计和建设单位对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风貌。同时,以“零设计”的手法轻介入,采用“最原始”“最直观”的方式,将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搬运到空间中,布设《红色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 潮汕铁路历史展陈》主题展览,设置铁道侨情、办路艰辛、红色血脉、永放光芒四大版块,全方面展示潮汕铁路建路、运营、斗争历史,通过老照片、回忆录等真实史料,全景再现潮汕铁路历史沧桑与革命底色,弘扬华侨爱国爱家精神及汕头红色文化精神,使仅存在于史料中的故事、事件原原本本融入到景观中。

项目建成后成为汕头乌桥岛片区唯一的开敞活动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是游客感受汕头的必打卡点,深受喜爱和好评。

游玩指南: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全时段开放(内部展厅暂未开放);驾车或高铁,导航至汕头市金平区乌桥岛火车路18号即可。

推荐2:茶阳伯公凹

伯公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属梅州大埔县茶阳镇党坪村管辖。

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进入中央苏区的各条线路均需经过此节点,伯公凹是在广东省境内的最后一站。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部分分布在广东省境内,特别是梅州大埔县由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白交界”地区,从茶阳镇到伯公凹这一段路线,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最艰难的百余里”。

伯公凹地处粤闽省界上,凹里有一座小小的伯公庙,始建于清末年间,1988年由伯公凹上凹村、下凹村村民集资重修。伯公庙内供奉一盏油灯,油灯长年昼夜长明不熄,被当地村民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指路灯。而那株历尽风雨洗礼的金桂树,被誉为“百岁老哨兵”。现在的伯公凹,就用一个标识、一条坐凳、一棵古树,组合起一个供人们思考的空间,引发游客情感共鸣。

地处粤闽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茶阳镇,还拥有众多红色革命旧址、名人旧居和历史遗迹:邹鲁故居(椿森第)、“父子进士”石牌坊、关岳庙、张氏宗祠、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骑楼群、同天饭店、同丰杂货铺旧址等,与伯公凹一起串珠成链,是当地一条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历史文化传习等功能的旅游观光路线。

而在附近的大埔县青溪镇,还有一座依托青溪小学而设立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展览馆。这里通过设置无名英雄纪念碑,以草帽、白毛巾、驳壳枪等要素,展现无名交通员的英雄形象,以纪念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默默无闻”的革命奋斗者。

游玩指南:中央红色交通线展览馆、伯公凹,全时段开放。

驾车或高铁抵达梅州,导航至青溪镇青溪村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展览馆,可一并游览大埔中站展厅,中午就近用餐,下午开车前往党坪村省界伯公庙,游览伯公凹。

推荐3:坪石管埠左联文化人纪念馆

坪石管埠左联文化人纪念馆项目位于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管埠村。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众多粤港澳院校为维系弦歌不堕,曾有一段迁徙办学的艰苦历程。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第二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的重要一站。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曾聚集过一批名校大师,在此传道授业、传播真理。

血火交织的革命年代里,觉醒抗争的激荡岁月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一束火炬。1940年代,在管埠这个小村,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办学地,众多左翼文化人士走上战时学园的讲台。青山下、武江畔,有洪深、许幸之指导学生排练的身影,有穆木天、彭慧诵读新诗的语音,有符罗飞、唐英伟、刘仑手中画笔、刻刀的辗转。左联星火闪烁,用进步文艺丰富青年学子的生活,为他们驱散前路多艰的迷茫,陪伴他们走上爱国救国的道路。

近年来,“三师”志愿者在这里寻找左联的星火,保护修复并活化利用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办学旧址,打造为坪石管埠左联文化人纪念馆,并举办主题为《从多伦路到管埠村——在粤北的乡野寻找“左联”的星火》文献展。该文献展首次系统梳理出唐英伟、彭慧、洪深、许幸之等多位“左联”代表人物在粤北的年谱及在此期间诞生的文艺成果。

目前,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先后完成了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园、三星坪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纪念地、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纪念地、长尾洞培联中学纪念地一期、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纪念地、坪石新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纪念地等六大纪念地项目。建成了长尾洞社区体育公园(一期、二期)、野马轩体育文化公园等体育文化公园。对外开放了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公园(本体)、定友图书馆、《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李达书舍、梅龚彬书舍、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中师剧场等。

在这里,可游乡村风情小镇,观教育历史展馆,行千年斑驳古道。

游玩指南:坪石附近是高铁乐昌东站,还有火车站乐昌站、坪石站,自驾经京港澳高速至坪石出口、乐广高速至坪石西出口也可到达。

推荐4:“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及台山东滘口登陆旧址

“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及东滘口登陆旧址位于江门台山市都斛镇东滘口。

这偏僻的小渔村东临黄茅海,自古以来是台山重要出海口。原生态的古村风貌、写实的渔家风采、淳朴的渔村古文化均是自驾车人士游玩“打卡”的心水选择。

1941至1942年间,中国共产党成功组织了震惊中外的“胜利大营救”行动,通过多条线路,营救转移了800多位被困香港的中国文艺界名人至内地,东滘口正是“胜利大营救”西线——粤西海上交通线的登陆地。一批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乘坐小艇由香港辗转到东滘口登陆,转移到达大后方。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夏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著名新闻家范长江,中国电影艺术家、导演司徒慧敏等数十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人士,曾经这条线路分两批转移脱险。正是这场大营救,让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精英得以安全撤离香港,为抗战胜利和中国文化的存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工作者们通过深入研究挖掘史料,还原了营救线路和历程,重新梳理了在此地登陆的范长江、沈谱、蔡楚生等众多名人的事迹,让这段尘封已久的宝贵历史重新回归公众视野,填补了“胜利大营救”西线研究的空白,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与夏衍、梁漱溟等文化大师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2023年,东滘口开展“胜利大营救”旧址启动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建成了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展览馆、复原登陆码头、修建观景瞭望塔等,不仅实现东滘村的美丽蝶变,而且鲜活、生动、系统地展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

游玩指南:可直接导航都斛镇东滘渔村。

东滘渔村可串联起大纲村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公园、都斛海鲜食街等多处乡村旅游景点。

推荐5: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半溪村的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基地以“核”为主题、以铀矿为主线,全面展示了广东核地质事业艰苦创业史、光荣奋斗史。

基地立足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宏大背景,活化利用原广东翁源下庄铀矿基地留下的历史遗迹。广东核地质人在这里探明了中国第一个大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找到了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大聚集区——粤北铀矿聚集区;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简法铀水冶生产线,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67.3%的核原料。这三个“全国第一”的光辉业绩,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成功爆炸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壮国威、壮军威作出的突出贡献。

目前,教育基地布展范围包括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专家楼、地质科、土法炼铀遗址、希望铀矿6号功勋坑道。其中,陈列馆布展范围内通过图文、实物展示、模拟场景、声光电科技手段等方式,生动地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全方位展示了核地质科学家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下庄精神”与快速反应、不畏艰难、锐意探求、奋力攻坚的“诸广精神”,突出了下庄铀矿基地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重大贡献。

游玩指南: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全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其中下庄希望铀矿陈列馆开放时间为每周星期三、五、六、日及法定节假日(含调休)开放。

从广州市区出发,驾车经华南快速—京港澳高速—汕昆高速—武深高速—245省道到达。

编辑:邬嘉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