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4:00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经典,尤其在紫砂世界里,朱泥作为一种红泥,因其细腻温润的特性备受壶友们青睐。然而,它也承载着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无皱不成朱”,这似乎成为了一条不言自明的定律。那么,这个说法究竟对吗?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所谓的“起皱”。在仔细观察朱泥壶时,你可能会注意到壶身表面有如波纹的纹理,看似突出,但实际触摸并无明显凹凸感,反而给人一种平和的错觉,这就是朱泥特有的“皱皱”状态。有人可能会担忧,这些纹理是否易于伪造?实际上,假冒的朱泥壶虽然可能有皱,但其壶把和壶嘴的纹理往往会有所不同。
朱泥的起皱主要源于其独特的成分——含砂量低,含铁量高,这使得其在烧制过程中,壶身的收缩程度较大。在烧制过程中,内部结构紧致,而外部由于无法紧贴,便会形成向外的皱痕。因此,朱泥壶更容易出现皱、变形和裂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朱泥壶都会起皱。事实上,市面上流传的许多传世朱泥作品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皱痕。这表明,朱泥的起皱程度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即使存在,也可能在正常视觉下难以察觉。
总的来说,朱泥的起皱并非绝对,它受制于窑温的掌控。在工艺处理得当的情况下,烧制出的朱泥壶,除非非常接近观察,否则几乎不会注意到壶身的细微皱痕。因此,我们可以说,朱泥的“十朱九皱”并非定论,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