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3: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9分钟前
长沙铜官窑,作为世界陶瓷釉下多彩艺术的发源地,于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为1171,申报地区为湖南沙市望城区,项目编号为VIII-191。
其烧制技艺源自唐代,历经千年仍充满活力,这源于其内在的科学价值。釉下多彩的形成、拉坯技艺的创新、雕塑工艺的发展以及烧成原理的掌握,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现代《陶瓷工艺》一书已将其理论化。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如同赋予无生命物质生命,通过匠心独运,将它们塑造为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品,其巧夺天工的艺术形象令人赞叹不已。这项创新的釉下彩绘技术,使得装饰艺术得以丰富,永不褪色的色彩彰显其独特魅力。
在唐代,铜官窑曾是三大陶瓷出口基地之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如印度尼西亚海域的“黑石号”沉船发现的9世纪中晚唐陶瓷,其中长沙铜官窑瓷器数量高达6万余件,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文物的发现,已在全球17个国家,如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证实了‘唐瓷效应’,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艺术的深远影响。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的形成源远流长,据《监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即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进行原始的手工制作。从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文物和积淀深厚的陶瓷碎片考究,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已创造性地表现在造型、成型、烧成、装饰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全方位的陶瓷手工制作体系。专家认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是属唐代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