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行为决定态度
引子:
在企业管理中,常有人认为“态度决定行为”。然而,这种观点存在误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行为决定态度。
态度及行为的定义: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人的活动当中形成的,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如喜爱某个人,反对某件事等等。态度是可以改变的。
行为是指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引起的内在心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或者说,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广义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内隐行为是指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只能间接推断的内在心理活动,例如人的记忆、思考、情绪、意志、信仰等都包括在内了。
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的阐述:
在一般情况下,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常常事物的普遍表现为:思维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然而,这种观念有时会导致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犯错误。
行为决定态度原理的提出及案例论述:
正确的做法是:新品上市就直接制定出清晰简明可执行的上市指引给到销售部门,要求销售部门直接按指引忠实的执行;对能力较强但态度一般的员工,无需强调工作态度的转变,而是直接对工作量化并作出绩效考核。
行为决定态度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为了更有效的将行为决定态度原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去,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一下态度转变的因素。态度形成有四个条件:1 经验的积累和整合。2 经验的分化。3 剧烈的、外伤性经验。4 对社会已有态度的模仿及语言的学习。
结论:
管理一个企业就像管理一个小型的国家,必须用系统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长期坚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改造企业员工态度或理念的目的。行为决定态度的管理理念在一个企业能否得到贯彻实施,最关键的是这个企业的管理是否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