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化险为夷这一成语源自汉语,字面意思是指将艰难的困境或危险转变成为平安的状态。它来源于唐代韩云卿的《平蛮颂序》,其中提到能够将恶劣的天气转变为宜人的气候,将险峻的道路转化为平坦的道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危急时刻,通过智慧和努力成功地转危为安,使其变得安全平稳。在文学作品中,如曾朴的《孽海花》中,也用它来形容期望中堂人物在困难中保持冷静,最终化险为夷的场景。
在实际使用中,"化险为夷"作为兼语式成语,可以作为谓语或定语,描述一个从危险转变为安全的过程。例如,郭沫若在《*春秋·南昌之一夜》中提到的除夕遇险,最终得以化险为夷,尽管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波折。与"化险为夷"相近的词语有"转危为安",而"不测风云"则与它形成对比,形容无法预料的危险情况。
在歇后语中,"悬崖上勒马"和"孔明大摆空城计"也是通过比喻来表示在险境中巧妙应对,化险为夷的智慧和策略。总的来说,"化险为夷"是汉语中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了在面对危险时的转化能力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