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伯人物简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8:3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2:03

曹亚伯早年在本族塾师曹风翔的教导下成长,深受太平天国故事影响,逐渐接受了推翻帝制的思想。18年,他在大冶县城福音堂借阅《格物探源》后,认识到守旧观念的局限,成为信徒,接受传教士张长善的英语教育。


17年,曹亚伯考入武昌农务学堂,成为博士弟子员。1900年,目睹同志遇难,他的反清复仇情绪愈发强烈。后转至武昌两湖书院,与黄兴、周震麟同窗,与吕大森、宋教仁、陈天华等进步人士交往密切,他批评那些追求个人利益的同学。1902年,经邹源帆教授介绍,他赴湖南投身教育事业,并在日本结识了吴禄贞。回国后,他在长沙中学任教,积极支持黄兴等人组织的*活动,如华兴会和日知会。


1904年,曹亚伯孤身前往江西吉安府,试图在军队中传播进步思想,虽险遭捕杀,但凭借智谋脱险。他与吕大森等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并在长沙等地任教。在1905年,他与刘静庵创办日知会,并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成为首位签名的“兴国州人曹亚伯”。此后,他赴英国留学,支持*活动,并在伦敦担任《中国日报》通讯员。


1911年,武昌爆发后,孙中山邀请他回国任职,但他未接受。1912年,中华*临时*成立后,他回国并参与黎元洪幕府的机要工作。在辛亥*后的上海,他积极参与反袁斗争。讨袁失败后,他东渡日本,继续投身*,直至晚年致力于撰写*史书和呼吁抗日,直至10月27日病逝,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和对国家的深深关怀。


扩展资料

曹亚伯(1875~1937),大冶市人,辛亥*元勋,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191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在辛亥*、讨袁战争中,多次赴海外从事外联、筹款等活动,支持*。抗战爆发,他以本人名义向上海商界储蓄银行两次借款筹措抗日军饷,还冒险上前线抢救抗战伤病员,因积劳过度染疫而去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