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安澜桥巴金 索桥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0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0:04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下,有一座名叫“安澜桥”的索桥,全长约一里。桥身用粗竹索挽成,上面铺有不整齐的木板,木板不宽不长,三个人并排走,便显得不太方便。有些木板上还有洞,有些断折。行人走在桥上,能看到木板下岷江的绿水与桥下的砂石。冬天水少时,桥显得更高,人若望向缝隙,便会觉得头晕眼花。不过,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便失足,也难以坠入水中。索桥并无桥墩,高高的竹架替代了它们。竹架比栏杆更高,还有一顶盖,在竹架处,桥身仿佛小山坡般高起,过了顶盖下方,桥身又往下斜,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凡是参观都江堰的人都会来此一游,我也不例外,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时,桥似乎也在动。一个挑担的乡下人迎面走来,桥动得厉害。经过他身边后,我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一阵笑声传来,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桥随之摇晃。我连忙走上高处,继续往下走。刚走一半路程,我停下脚步,站在栏杆前,低头看下面。我的视线落在“分水鱼嘴”上,起初没认出那是何物,后来才知是岷江内外两条江的分水工程。这个“鱼嘴”位于都江堰前端,都江堰正是两千两百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大堤。二王庙为纪念李冰及其子二郎而建。

我注视“鱼嘴”及其周围数不清的砂石,然后继续前行。返回时,我再次仔细观察“鱼嘴”。尽管它静止不动,但仿佛让我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与心。这个“石头”会说话,那些建造它的人虽无名,却留下了他们的意志。在距离此处九公里的紫坪铺,一公里长河谷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是否与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一样?巨大的水电站即将在那里动工。

我走下索桥,同来的友人看过山脚的石碑,告诉我这桥又名“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位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当时无法在如此宽广的两岸建造桥梁,何先生发明了索桥。桥建成后,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然而,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行走并非安全,不久便有人失足坠桥身亡。不满何先生的官府将责任全部推给了何先生,将他逮捕并处死。何先生的妻子决心为丈夫平反,实现丈夫的真正愿望,用竹索在桥两旁编织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在桥上奔跑,发出笑声。

我无法断言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碑上的文字揭示了那对夫妇的心。走下索桥,汗流浃背,我感到疲乏,脚也发热。然而,三百年前人们的心却带给我温暖。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与多数人的心贴近、为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之心,无论历经百年千年,都能发光,就像高尔基在故事中描绘的“燃烧的心”那样。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心在燃烧、发光,引领人们前行。“何公何母”的心温暖了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甚至在三百年后的寒冬里,站在桥头,我也会脱下帽子,将其当作扇子。

索桥的故事远不止于此,都江堰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无尽,只要有人到都江堰走一遭,在索桥上站片刻,他定会收获比故事更美丽、更美好的东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