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0:23
三人成虎,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意指三个人重复传言市上有虎,最终可能导致他人信以为真。这个成语源于《战国策·魏策二》的记载,庞葱将太子质留在邯郸,通过与魏王的对话,说明了谣言的力量。庞葱指出,即使市上并无虎,但如果有三人声称有虎,即使距离遥远如邯郸与大梁,也可能引起误解。他希望魏王能明察此事,但最终在庞葱离开后,他的话被谣言所淹没,太子结束人质生涯后未能见到魏王,体现了谣言的破坏性力量。
故事中的"质"是战国时代外交中的抵押制度,邯郸和大梁分别是赵国和魏国的都城。"市"原指墟集,这里代表城市。"寡人"是古代国君的自称,"夫"是引出议论的语气词。"明"表示明显的事实,"去"指距离。"察"意味着详审和辨别是非。"自为知"表示魏王自认为能辨别真伪,但最终未能抵挡住谗言的侵袭。
庞葱的劝告和结果,警示人们要谨慎对待传闻,防止被虚假信息所左右。这个典故至今仍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轻信流言,需要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