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封建帝王都采取打压商人抑制商业发展的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40

有社会分工,就有产生商业活动的可能。依这一逻辑推断,商业活动大概在遥远的洪荒年代即开始有了,因为人类很早之前就有天然地理上的生产分工,靠水的捕鱼,靠山的狩猎,靠原野的采集、种植;假若捕鱼部落的成员想吃狍子肉,狩猎部落的成员想 喝鱼汤,两部落之间就有可能发生贸易。不过,有贸易发生,未必意味着商人出现。贸 易可分为物品贸易与商品贸易两种类型,在物品贸易的状态下,交易双方的身份都是生产者,同时又都为消费者,交易的目的是互通有无;商品贸易截然不同,商人介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收购生产者的剩余产品,加上附加值,再销给消费者,商人参入交易的目标纯粹是追逐利润。

中国商品贸易的产生年代今天已不可能准确考证,只知道到商朝时已相当发达,当时出现了交换的媒介——贝币,计算单位为朋。到周朝,商业已被看成社会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一个重要行业,《周书》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 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诗经》中与贸易有关的句子也不少,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再比如:“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周朝末年,由 于没有政治权威的统一协调,商业得以恶性发展,有些工具制造商、矿业开发商及流通中间商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其中 著名的有范蠡、吕不韦等。

商业与农业相比,极具扩张性。假如不有意识地平衡商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任凭两者在平等的台面上自由发展,商业最终会奴役农业。以现在的目光看,这似乎是 值得祝贺的事情,商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掀起工业,西欧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东周时期,中国商业的自由扩张很难引发工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 则因为工业的前提是科学,而中国传统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不可 能从内部产生出科学;二则当时中国的农耕文明生机勃勃,它不需要向商业社会的 轨道上转。这注定了东周时期商人们的辉煌事业前途黯淡,因为一个社会的商业活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如果没有工业或巨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相迎合,它必将成为这个社 会的病痛。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农耕社会缺乏持续增长 的财富供商人无休止地攫取,他们无极限的商业扩张不能像在工业社会一样能给广大民 众普通带来利益;相反,他们会通过投机取巧、囤积居奇等手段与农民争利,会扰乱社 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为了抑制商人强劲地扩张欲望,使帝国社会内部农、商、工各行 各业的比例协调,秦始皇统一国家后,就有意识地贬抑商人。秦朝的法律规定,商人及 其子孙,与罪吏、赘婿同属贱民之列,可以随时押往边疆服役或定居。汉朝继续压制商人,例如高祖皇帝规定,商人不得乘车、穿丝绸衣服,而且要加倍缴纳税赋。这种不给商人政治地位的,有利于倡导简朴敦厚的社会风气与维护社会公正;同时在某 种程度上减低了商业对农耕者的诱惑力,巩固了国家的经济本基。

尽管如此,商人行业的巨大优势仍令人不安,毕竟那是个容易发财致富的职业,商 人们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他们很容易使自己更富,也很容易奢华骄狂。正如晁错所指 出的:“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代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 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 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食。无农夫之苦,有百千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 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43

从西汉初期放任自由的经济,一转到西汉中期的杀商,统治者懂得了,商人具有积聚社会财富的强大力量,必须“重农抑商”,才能平衡商人和农民的利益。从此,历届都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