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2:53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荡与迁徙交织的时代,长江中游的荆楚地区,尤其是江陵一带,因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流民聚居,成为了繁华的地区。《隋书·地理志下》和《南齐书·州郡下》都强调了荆、扬等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和人口集中度,显示了其在当时的地位。


《荆楚岁时记》不仅是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详尽记录,更是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其中,端午节的习俗尤为引人注目。据书中记载,人们采摘艾草,制作成人形悬挂在门前,以驱避毒气。这个习俗在晋周处的《风土记》中有所提及,而“采艾以为人”的独特做法则首见于《荆楚岁时记》。作者宗测,为宗懔的曾祖父辈,他的自注中提到,他曾在五月五日鸡鸣之前采集艾草,见到类似人形的地方,便采摘下来,用以驱邪,效果显著。


这个由宗氏家族传承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为悬挂艾人,并与道教的张天师关联起来,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这不仅反映出荆楚地区独特的生活文化,也见证了传统习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传承。


扩展资料

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南北朝梁朝宗懔(约501~565)撰。全书凡37篇,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有注,传为隋代杜公瞻作。注中引用经典俗传计68部80余条,说明各种风俗的来源,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荆楚岁时记》涉及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以及乐舞等,这些民俗、民间工艺美术传自远古,延续后世。其中如门神、彩蛋画、土牛、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美术,至今仍在城乡和少数民族地区流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