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C酶产AmpC酶菌株感染的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4:11

由于AmpC酶的特殊性质,它容易被诱导产生且对β-内酰胺抗菌素具有抗性,这无疑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新的难题。目前,治疗AmpC酶菌株感染的主要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以及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和头孢匹罗。还有一些喹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被认为对这种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巴坦[20]。


在体外研究中,除了克拉维酸外,舒巴坦和巴坦与β-内酰胺抗生素结合使用时,没有显示出因诱导而产生的拮抗作用。实际上,巴坦甚至在与哌拉西林联用时,对高产AmpC酶的耐药菌有抑制效果。氯唑西林也被证实是AmpC酶的良好抑制剂,与头孢他啶一起使用时,其抑菌效果优于舒巴坦,但这些发现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引号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些细菌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但临床上并不需要精确区分,因为这两种酶的治疗首选通常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关键在于通过药敏试验准确判断细菌的耐药性,以确保及时且正确的抗生素选择,从而有效治疗感染。


扩展资料

AmpC 酶是AmpCβ内酰胺酶的简称。 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属β内酰胺酶Ambler 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 类和Bush Jacoby Medeiros 功能分类法中第一群,即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故AmpC 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酶。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