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5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2:02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jing二声)旗奋,是人寰(huan二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题解】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
【赏析】
自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的工农军来到井冈山, 开创了中国的第一个根据地至今(即1965年5月),屈指算来已有38年了。而第二年(即1966 ), “无产阶级文化大”就要轰然发动。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1965至1966这一年中,内心蕴含了多少风云,激起过多少波澜……
上阕,诗人一来就凌空扔出五个掷地有声的大字:“久有凌云志”, 这几个字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抱负, 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更壮阔的继续的理想。接着立马让这“凌云志”落到了实处, 这“凌云志”并非书生谈兵,随空远飘,而是脚踏实地,从千里之行始于脚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米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第二句接应前句, 点出是诗人因久有壮怀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冈山,不仅在此承接了年轻时的“凌云志”, 而且铺展表达了诗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 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永怀长生不老的“凌云志”再上井冈山的,再以井冈山之豪气充沛诗人的万丈豪情, 为继续要在苍茫青山之间重贯一股英雄真气于磅礴的心田。
接着诗人展开了远行千里来寻故地并感受到, 当然也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井冈山。这是后的井冈山,四处是黄莺婉转高唱,燕子轻盈飞舞, 流水潺潺如音乐,宽阔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这一切都为我们艺术地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果的新山水画图。诗人这时又油然产生了“今日得宽余”的闲庭信步之感叹。
然后诗人笔锋又一转再展当年豪情:“过了黄洋界,险外不须看。 ”那意思是当年的黄洋界血与火的战斗险关都已闯过,今后还有什么险关可畏惧的呢? 诗人借这二句表达了他敢于向任何艰险、任何敌人挑战的英迈之气。的确如此, 据当时陪诗人上井冈山的随行人员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一路乘车的疲劳, 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灿烂,显得格外壮丽。 毛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 ”这幅诗人伫立远眺图足以说明诗人当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澎湃情怀,这是多么美丽、高尚、 伟大而又浪漫的情怀,这是所有凡夫俗子所不能想象也无法理解的。
下阕,诗人以对当年的记叙开头, 连续三句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斗争时期的红旗漫卷,风雷激荡的壮阔场面,而这就是人间,这就是的必然! 接着诗人抚今追昔,发生雪泥鸿爪、白驹过隙之慨叹。38年了呵, 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牺牲, 多少磨难……但对于时间长河来说(或对于此景、此情来说)又是如此短暂;它是一刹那,是“弹指一挥间”, 犹如抽一支香烟,仅几分钟就灰飞烟灭了(而毛是很爱抽烟的)。
接下来, 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斗争以及将来的斗争再抒大无畏的壮怀之志:可以飞升到长空去摘月亮,也可以扎入大海洋里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 高奏凯歌,得胜之师欢天喜地班师回朝。 诗人在这里将内心的潇洒与雄奇抒发得酣畅淋漓。接着最后二行诗人向自己, 也向我们及全球表明一个朴素平常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潇洒、 雄奇以及凌云壮志并非是空的,而是很实在的,因为他比一般人更有一颗平常的心, 更懂得去实行那些看上去为一般人不屑的极其朴素简单的道理。
而且,从诗艺上说,这最后二行也很犯险,弄不好就是大白话, 但在这里却给人有一种坚实有力回肠荡气的深刻哲理。 这一艺术特点正好符合清代钱泳《履园谭诗》中所说的:“口头语言,俱可入诗,用得合拍,便成佳句。 ”毛诗中的这一以口语入诗的特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 也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1:58
词牌名【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阙,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
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中两六言句夹押仄韵者,有平仄互押几于句句用韵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1:58
1) 又是一年中秋节了。我手捧着酒杯,杯中之酒微微荡漾,一如我此时的心潮,起伏不定。我禁不住仰面问苍天:“明月什么时候有呢?”然后一杯接一杯,一壶又一壶,把思绪沉浸在这沁人心脾的美酒中,管它有多少,一饮而尽。“好酒啊!”我忍不住赞叹,今夜我不醉不归,不醉无眠呀。渐渐地,我的眼前朦胧起来,模糊中,一个人由远而近向我走来,“子由——”我连忙大喊,我的弟弟子由来了!我们好久没见面了,意外的惊喜使我突然清醒过来。“子由!”“子由!”我的喊声四处回荡,可哪里有弟弟的身影,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唉,我做梦都在思念着我的弟弟呀。我忘不了小时候俩人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忘不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每年中秋,我们一起赏月,一起吟诗,一起尝瓜果、吃月饼。屈指算来,我们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悠悠的思念夹杂着浓浓的醉意,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仰望无尽的苍穹,不知道天上的今晚又是什么日子。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神仙世界,那儿是令人羡慕的仙境,宫殿成群,楼宇都是光彩耀人的美玉砌成的,美玉、楼宇、仙境,哪一样不令凡人心驰神往?我也想借助这呼呼的风,乘着这不胜凉意的风到那天上去,回到神仙的世界里看看,可又担心那富丽堂皇的楼宇太高,寒意太重,让我这把老骨头禁受不了。唉,天上虽美,但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自在美好的生活呢?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在这洒满月光的院子里翩翩舞蹈起来,就让这月光与孤独的我为伴吧,愿月光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到弟弟身边,陪伴他度过这个中秋。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正是现在我最好的形容么?天上冷冷清清,哪有我这与明月、影子共饮共舞的时候快乐呀。
不知不觉间,月儿渐渐西沉,低挂在窗户上,如一个玉盘,照着不能入睡的我,月光透过红色的窗格照进来,室内亮如白昼,照得我心里也亮了起来,忽然间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月儿啊月儿,我不再抱怨什么了,人世间本来就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月儿你有阴也有晴,有圆也有缺一样,自古以来就难以啊!只希望美好的感情长在人们心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想到这里,我心潮起伏,继续大声吟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宋代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正任密州太守的苏轼喝得酩酊大醉。
皎洁的月光温和地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一件精美的银白色细纱一般的披肩,似丝绸一般柔滑。诗人苏轼独自一人观赏着美丽的月亮,细细品味着美酒。月亮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澄澈,月光为什么那么柔和?诗人苏轼端着酒杯嗔问青天。“不知道这时候天上是什么年代。我真想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但是又恐怕天上那或雍荣华贵,或洁白无瑕的仙宫太高、太冷,我无法适应这种环境、这种温度,真是天公不作美啊!”苏轼望着月亮出了神,“唉!就算月亮光洒在地上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影子,但那种感觉仍然不如在人间那么潇洒自如、逍遥自在啊!”苏轼饮了一口酒,赞美月亮的神圣,苏轼又饮了一口酒,感叹奔月嫦娥的美丽与高尚,感叹她的勇气和善良;当苏轼再次饮下一杯酒的时候,他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亲人,想起了弟弟子由……
不知不觉中,月亮滑过天轨,月光从朱红色的一面转到了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就好象捉迷藏一样。苏轼的心灵像被圣洁的月光洗涤过一样,变得纯洁,他的灵魂深处有一个声音在说:“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它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时圆呢?”人们会有喜怒哀乐,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些事情自古就是这样的,不可能都是完美的,只希望人人能够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在密州出任太守,在宋神宗熙宁9年,他有多少个中秋没有与父母兄弟团聚了。
苏轼在中秋之夜坐在庭院里喝酒,他十分孤独,他想:“皎洁的月光什么时候出现啊!”“记的李白曾经说过:‘春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笑之’。”东坡想:“哎,‘恨不得挟谢眺惊人涛来,搔首青天耳。’我不知道月中的宫殿,今晚不是哪一年啊!”苏轼喝了一口酒说:“我真想到天上去看一看,我对我生活的已经有了厌倦之心,我想到一个更加纯洁的高度去。但是我却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虽然我的人在地上,但是我的心已飞到了那纯洁的高度,清影随人。我真想做一个超脱尘事的人。”
月光慢慢转过红色的房子,贴近那雕着话的木窗,照着苏轼,苏轼再也睡不着了。他觉得月亮仿佛是一个我的知心朋友,无论是我开心时,伤感时,它都永远的留在他的身边。苏轼想:“为什么总是在我离别时又圆又亮呢?”
苏轼然而转念一想:“人会有七情六欲,月亮就不会有吗?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是自古难得。虽然我与弟弟相隔千里,但我的祝福弟弟一定会听到的!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共对这明月互相祝愿。”苏轼想。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3) “春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嘴里念着李白的《把酒问月》,高远处走去。诗人并不知道天上现在是何年何日,他想乘着风飞向天空中,感受到清新的空气。但他又惟恐天上的楼房,不胜凉意。跳着舞,地上倒映着诗人苏轼被月光照白的影子,还不如人间哪!
凄凉的月兴照耀在朱红色的楼阁上,不一会儿,又从这儿转到那儿的另一边,低低的,挂在雕花窗户上。事实上,你不应该恨月亮,因为从古至今,有谁能够圆满地团结在一起呢?我们互相思念着对方,进而更加地寒心,可为什么月亮老在我们离别时圆呢?
是啊,人有着悲伤、欢乐、分离、团合,我们不可能永远地团聚在一起,永远地快乐。月也有阴、晴、圆、缺的时候,也许这就是不让我们圆的后果吧,但是事情从古至今,是很难完全的。只希望我们人人都能够年年平安,岁岁平安,即使相隔地很远很远,都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思念着远方的家人……
诗人再次陷入了沉思,所被想的是他的弟弟苏辙。他望着窗外,忽然也瞄了一下月亮,月亮啊月亮,你是否能帮我捎个信,给我的弟弟呢?我真的很思念他呀,他现在也一定向着这看。明月,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没有人不能看到你,就连天涯海角。
月亮啊,你就不能一直圆着吗?
4) 正月十五,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正与相别数年的孩子吃饭,只有诗人独自躺在庭院中,一边喝着美酒,一边问苍天:明亮的月亮何时才能来到这人间呀?
皎洁的月光照在庭院之中,诗人周围亮如白昼,墙角边,一棵棵大树上,鸟儿正在自己的窝中,沉睡着。诗人昏昏欲睡,想着:这时,天上皇宫大门前的了望楼中,已是何年了?我也似乎要回归到天上到美玉做的楼中,跳着舞,好象在人间之中。
这时,天上的明月似乎更圆,更亮,诗人不禁心中怀念起自己的故乡与家人,想着自己的弟弟,伤心道“为什么别人都在团圆,我却独自在饮酒。苍天呀,你对我不公平,不公平”!正在这时,诗人热泪盈眶,拿起酒杯,又饮上了几口,躺了下来,看着那月亮,月亮虽皎洁,但在白云遮盖下,没有一丝光芒,此时天地间一片漆黑,那云层又飘走,月亮再次落出了笑脸。明月忽隐忽现,让人产生一丝寒意。
可是,孤独的却不止诗人一个,有某人家中,那人独自躺地了床上,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周围花窗上,照着不眠人。因为他不能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人在一起。
这时天空中飘下了毛毛细雨,这正是诗人思念家人流下的泪。诗人半举着酒杯,安慰道:就连天上的月亮也会阴晴圆缺,何况人间也是有悲欢离合。
说完,便走房中,在这大醉之际,挥笔写大作《水调歌头》:
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人间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诗人苏轼举着酒杯,问苍天:“月圆月缺,苍天啊,你为何要如此?”他仰望暗淡无光天空,而此时天上的月亮却是那么的亮,那么的圆,显得格外剌眼,不知那天宫里日子是否和人间一样,想必连神仙也去欢聚一堂,庆祝中秋之日了吧!当我乘着这习习凉风飞到那美轮美奂的天宫去后,那用美玉做的楼宇在天的映衬下显得不胜凉意。天,是那么的高,那么的遥远,而天上的楼宇却是这么的近,这么的凉。这种令人畏惧的凉从眼前传至心中,如涟漪般扩散,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皓月当空,在庭院里悄无声息地洒下了一层光辉,苏轼心中的楼宇也被镀上了一圈银光。苏轼转身跳起了舞,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苏轼看起来苍白无力,好似一阵风就真的能把他带入他那心中的楼宇中。
这皎洁的月光从朱红色阁楼的一个面射到另一个面,低低地挂在楼花窗上。楼花窗上慢慢的浮现出一个人影,苏辙!苏轼欣喜若狂,喃喃道:“这是梦吗?这是梦吗!”边说边奔向苏辙,可刚碰到苏辙的那一刹,苏撤突然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苏轼楞住了,“这是梦……一个美得令我迷离的梦………”
苏轼望着那被天空映衬的格外醒目的月亮,沉默了。为什么月亮老是在人们离别时越加明亮耀眼……她既然对人们没有怨恨那又为何要这样啊!
人有那被分离时的痛苦,团聚时的欢乐;月也有那阴天晴天月圆月缺的变幻,这是不能改变的。
但若人能长久于世,纵然相隔千里,不也能同看着令人痴迷的月夜吗!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6) 又是一年中秋节了。我手捧着酒杯,杯中之酒微微荡漾,一如我此时的心潮,起伏不定。我禁不住仰面问苍天:“明月什么时候有呢?”然后一杯接一杯,一壶又一壶,把思绪沉浸在这沁人心脾的美酒中,管它有多少,一饮而尽。“好酒啊!”我忍不住赞叹,今夜我不醉不归,不醉无眠呀。渐渐地,我的眼前朦胧起来,模糊中,一个人由远而近向我走来,“子由——”我连忙大喊,我的弟弟子由来了!我们好久没见面了,意外的惊喜使我突然清醒过来。“子由!”“子由!”我的喊声四处回荡,可哪里有弟弟的身影,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唉,我做梦都在思念着我的弟弟呀。我忘不了小时候俩人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忘不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每年中秋,我们一起赏月,一起吟诗,一起尝瓜果、吃月饼。屈指算来,我们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悠悠的思念夹杂着浓浓的醉意,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仰望无尽的苍穹,不知道天上的今晚又是什么日子。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神仙世界,那儿是令人羡慕的仙境,宫殿成群,楼宇都是光彩耀人的美玉砌成的,美玉、楼宇、仙境,哪一样不令凡人心驰神往?我也想借助这呼呼的风,乘着这不胜凉意的风到那天上去,回到神仙的世界里看看,可又担心那富丽堂皇的楼宇太高,寒意太重,让我这把老骨头禁受不了。唉,天上虽美,但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自在美好的生活呢?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在这洒满月光的院子里翩翩舞蹈起来,就让这月光与孤独的我为伴吧,愿月光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到弟弟身边,陪伴他度过这个中秋。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正是现在我最好的形容么?天上冷冷清清,哪有我这与明月、影子共饮共舞的时候快乐呀。
不知不觉间,月儿渐渐西沉,低挂在窗户上,如一个玉盘,照着不能入睡的我,月光透过红色的窗格照进来,室内亮如白昼,照得我心里也亮了起来,忽然间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月儿啊月儿,我不再抱怨什么了,人世间本来就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月儿你有阴也有晴,有圆也有缺一样,自古以来就难以啊!只希望美好的感情长在人们心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想到这里,我心潮起伏,继续大声吟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夜空缀满了宝石般的星星,圈得无法再圆的月亮铺洒下皎洁的月光。天地间万物都沐浴在月光中,院落溶浸在清凉的月光之中显出无比的幽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打破院落的宁静,闻声而去,只见苏轼独自一人在院落开怀畅饮。 他仰望星空,明月高挂于深蓝色的苍穹之中,众星向着圆围绕,月光映照着星光,星光衬托着月光。他情不自禁地举杯邀月、襟怀旷达,询问苍天,手举酒杯“为什么月亮会在今晚这时出现呢?也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何日,是何年?”这大概是自己平日里太过于辛苦了,以至于不知是何年何月。心中突然有一个奇妙的遐想:本来想乘坐长风去看看你,但又不得不担心月中仙宫、凡人难以承受那样的寒冷,以至于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那月宫美好,那美好皎洁的月光才是我们自己精神的家园,也尽管自己独自一人在月光之下翩翩起舞以影为伴,但这哪里比得上这充满温暖弥漫在爱的芬芳里的人间呢?琼楼玉宇固好,但这只是虚幻的,人是逃避不了现实的。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垂挂在雕着精美的花的窗户上,显得无比的美丽,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们,不禁脱口而出:“月儿不应该对人们心存什么怨恨吧,不知道为何它偏偏在人们分离之时才回呢?”这使人们疑惑不解,心中也难免变化,会有愤怒、埋怨之情,不由得感叹人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如此,有阴晴圆缺。人世间自古以来就也难周全,你想这人间有多少人面临着生死离别,有多少人含恨而终,有多少人只能互通信息却不能相见,有多少人忍受相思之苦……月亮的阴晴圆缺,是必然的规律。既然如此又何必感叹人世间的离别呢?回想起我俩以往在一起互相切磋,一起吟诗作词,一起游山玩水……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三父子曾经在一次游山玩水中激发了我们三人的兴趣,在游览中有了灵感,于是我们三人各施其长,下笔如流水行云般轻快而豪情奔放。不一会儿工夫一首词脱颖而出,可谓一挥而就,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出得意的神采。那次我俩作的词都比父亲作的好,但父亲并没有为次而感到郁郁寡欢,没有悲伤反倒十分高兴。我俩作词越作越好,他感到越欣慰。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我拥有这些美好的回忆并不感到悲伤,有回忆为伴也不失为快乐之事。只希望你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年轻长久,友爱长存,大家虽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皎洁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