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7:56
提到华尔街,它在很多人心目中所代表的不仅是高薪高职,其背后象征的能力、成长和荣耀,远远超过财富本身。然而,对于许多中国留学生来说,想要挤进这条赛道并融入其中,却并不容易。
近30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得以进入美国常青藤名校深造。然而,从实习生、主管到董事长,这些职位上的中国多寥寥无几。这背后的原因何在?是身份问题:不懂和西方人打交道的“潜规则”;还是心态问题:担心自己遭遇歧视无法融入其中?
为了探讨这个话题,我们采访了一位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布朗大学,并顺利进入华尔街投行工作的美丽小姐姐——刘佳妮。刘佳妮,一位典型的“千禧一代”代表,从重点高中考上常青藤大学,而后进入华尔街,面对着如何融入美国社会的思考,她却表示:“从16岁到26岁,在美国的10年里,我从来没有想过牵强地融入美国社会,因为我们,更有趣。”
女性在华尔街的困境:女性排斥与职场天花板
华尔街至今仍是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域。女性在金融机构的高管职位中只占八分之一,在投行女性占比不到三分之一,这可以被形容为“阳盛阴衰”。然而,女性占比少一定意味着弱势地位?女性身份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女性在华尔街的大环境里,不可避免地面对刻板印象和性别差异的束缚。尽管现实中女性在职场上表现出的魄力和忍耐力与男性不相上下,但在刻板印象下,女性在高压时情绪化、抗压能力弱,这要求她们需要更多时间与努力去打破刻板印象,展现自己外表温柔、内心强大干练的一面。同时,女性需要在工作中表现出女性所具备的包容力和轻松活力。此外,女性面临着职场天花板,选择婚姻往往意味着放弃职业发展的机会,这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改变,也解释了华尔街男性主导地位的形成。
女性在华尔街的工作并不轻松,入职的前几年面临全天候的紧张工作,睡眠不足、快速的生活节奏成为都市白领的常态。最难的是,在男性为主的环境中,女性难以融入,只能不断挖掘自己身上“男性化”的特点,努力与团队找到共同语言。除此之外,女性身份带来的职场天花板在华尔街更加突出。
女性在华尔街的机遇:网开一面的录取优势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某些情况下,女性身份反而可能带来“网开一面”的录取优势。在战时,美国大银行只允许女性当柜员,如今,伴随着男女平权化运动的兴起,银行有意识地增加女性员工的数量,为了平衡男女性别比例,投行甚至会稍稍降低对女性的标准,不惜一切地雇佣少数群体。此外,银行还会推出多元化项目,为非裔美国人、亚洲人、印第安人等少数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是符合条件的少数人群,那么在同等的竞争压力下将有更大概率可以通过面试。
刘佳妮回忆自己大三时面试美林的经历,因为她是现场唯一的一位女生,面试官都没有为难她,问的问题都很合理。她表示,女性身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来一些优势,但她仍然需要凭借突出的个人能力和努力来争取机会。
华尔街的校友文化:打造通往华尔街的捷径
美国是一个人际社会,许多名校都会成立类似兄弟会的关系网组织,为后辈们进入华尔街提供了一条道路和捷径。然而,这条道路往往被中国留学生所忽略。对于真正想去华尔街实习和工作的学生们来说,各高校的招聘会是坚决不能错过的。通过教授、校友、兄弟会这样的校园资源,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和询问许多成功在世界顶级银行就职的前辈,得到关于面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重要的指点往往能够在面试中助他们一臂之力。
佳妮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正是通过教授找到的,通过校友介绍,到华尔街找工作就容易很多。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同样是展现自己号召力的一个好时机。通过校园资源,学生们可以更有效地获得进入华尔街的机会。
精英职场的华人现状:融入的关键是做自己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讨论如何融入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然而,当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生和华裔在美国这片土地上驻留,他们努力抛弃属于东方人的个性,将为人处事和表达方式都变得“美国化”,但带来的结果并不完全是接纳和尊重。佳妮说:“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考上了名校才来美国的,上课的时候教授、同学问起名字,我们该叫什么叫什么,若琪、佳妮、振宇...... 一次念不对,他们也得学着下次念对并记住。申请大学时我就讲我从小在天津海河边长大,还有跳芭蕾舞考学的挂饰,我学的是美国人讲故事的方式,但讲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故事,他们都觉得有趣。”
或许,融入的关键不在于成为一个“美国人”,而在于向美国展示你是一个有个性、有自我的人。我们需要融入的不是美国人的圈层,而是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刘佳妮表示:“我从来没想过牵强地融入,因为我们更有趣。”她认为,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和故事表现出更多了解和倾听的欲望,在两个国家的交互沟通中,更多人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精英职场的华人现状提醒我们,做自己显得更具魅力。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以刘佳妮为代表的这一代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社会中不卑不亢地展现了自己的态度。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斗志昂扬,接受“混血教育”的他们懂得,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哪一种国家文化需要被抛弃,没有哪一种自我态度不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