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一向来寄托感情?这些意象又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4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通过类似于象征(或比喻或联想)的手法来抒发自己对乡土(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长长的长江水勾起了作者长长的乡愁,所以作者要借酒消愁(酒一样的长江水);红是中国的颜色,而作者所见的海棠红代表了祖国(血一样的海棠红);雪花的白色像家信的白色,作者希望家信如雪花般飘落(信一样的雪花白);腊梅可能是作者在祖国最熟悉的东西,如母亲一般(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文中的量词:一瓢、一张、一片、一朵,表现出作者的要求不高,却也表现出这些要求本身是很高、很难达到的。作者只要一点点,那么他的乡愁就会减少一点点。

【我们刚学完的。】
此为纯手工打字出来的,一定要加分哪~~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和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并考取了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啊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
就说长江水吧,长江很长,滔滔不绝,意味着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也是绵延不绝的,还有下一“酒就一样的长江水”,联想起了借酒消愁愁更愁,作者想要以喝酒来排遣思乡之愁,但是却派遣不了
海棠红,海棠红就是中国红,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血一样的海棠红”,表达了作者非常思念故乡,“沸血”是人情感达到极点的时候才会有那种感觉,说明了作者思念故乡思念到了极点。
雪花白,是亚热带,不下雪,从而也可以看出作者思念故乡,下面那句信一样的雪花白,可以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者希望能够收到故乡的来信(当时与通信很难)也说出了作者思念故乡
腊梅香,有句诗叫“聊寄一枝春”,腊梅是冬天的,但是也是即将迎接春天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下面那句“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是祖国,祖国是生我养我们的地方,然后“母亲的芬芳”,“芬芳”是指作者对祖国的向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物象——————————情感
(瓢)长江水——酒——滋味(愁) 1、以小见大
(张)海棠红——血——烧痛 2、以小衬重
(片)雪花白——信——等待 3、富有中国味
(朵)腊梅香——母亲——芬芳(向往)
(我们刚刚教的!!!不是从网上抄的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