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1:0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22:32
信天游里面主要描写西北民风的一些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或者民众对西北生活的热情, 以及生活情感
句式:形式自由灵活,每四句为一小节,押韵;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 字和衬字。
曲调:回旋式歌唱,开始偏慢,后面速度逐渐加快,比较热情四溢。
风格:来自对西北民谣风格的一个描述,融入当地民谣风情,这也是中国80年代新流行音乐的开潮。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受着乐句的严格,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如上所说,因为它是户外的山野之歌,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所以它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正如信天游所唱的“空窑里唱曲展不开音”。当然信天游也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象妇女们思念情人的调子多是如此。
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了,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陕北民歌信天游,地域风格明显,音乐个性突出。做为90后的新新人类,学生们都比较热衷流行音乐。对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尤其对于距离我们广州学生比较遥远的陕北地区民族音乐,学生更是比较难以体会民歌的意境。
信天游用来比、兴的语言和形象,又都是取之于当地群众自己的劳动生活,及其对自然美的领略,因而,不但十分丰富,而且是十分新鲜,精巧的。例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中写李香香对王贵的思念是“沙梁梁高来沙窝窝低,照不见哥哥在那里。”写李香香对王贵的爱情是“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这些比喻十分朴素、形象,既显的生动,又显的真实,既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较高的思想性。
陕北人喜欢把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重叠使用。对叠字的大量使用也是信天游修辞方法上的一个显明特点。如常见的,应用较多的有“一对对”、“白生生”、“猴娃娃”、“红彤彤”、“毛眼眼”、“兰格英英”、“树梢梢”等。叠字的使用增加了信天游的感情色彩和音乐美,同时加深了语言的口语化。如:“树梢梢”、“羊羔羔”等重叠后即带有亲切,随和之意。
除此之外,信天游对对偶、夸张、比拟、借代、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都有应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2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