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做一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法治观念;熟练的驾驶技术并对自己驾驶的汽车了如指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明驾驶;充分照顾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平和的驾驶心态。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要有法治观念。要熟知各项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模范地予以执行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统率其他各项交通法规的总纲,这部法律有许多新内容,不管老司机还是新司机,都要下功夫学好和精通这部法律。 其次,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并对自己驾驶的汽车了如指掌。在驾校学了几十天,拿到了驾照,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的驾车实践中,要多与老司机交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如何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和特殊路况下驾驶,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同时,也要多了解自己的爱车,多看几遍汽车说明书,了解每个按钮和开关的功能、作用,了解显示屏每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明驾驶。并线超车,要留有足够的提前量,并要打灯提示别人。不要开“霸王车”,不能强行超车、并线。在一些狭窄路段,先让对面的车过去。在行车中,充分尊重驾驶员同行,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人人都能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交通事故一定会大大减少,道路拥堵也会大大缓解,驾车出行会更加方便快捷,岂不是皆大欢喜吗? 第四,要充分照顾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低,并且许多道路是汽车与非机动车、汽车与行人混行。由于国情所限,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无车可驾,他们也要出行,也要上路,而道路是有限的。因此,每一名驾驶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平等对待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这一交通弱势群体,与他们和平共处。 第五,要有平和的驾驶心态。遇到堵车,想一想大家都在堵,又不是你一个人,也就心平气和了。旁边的车并线不打灯,抢道而去,由他去吧!反正遵守交规不吃亏。开车时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良好心态,也是检验一名驾驶员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在单位要做到一名合格的司机,应做到“四要”,达到“四心”。 一、 要具备过硬技能,让职工安心 保证职工安全,是司机的第一责任。干部职工为工作、为事业整日操劳忙碌,十分辛苦和疲倦。司机必须要有过硬技能,既能保证干部职工按时到达目的地,又能平稳行驶,让他们能静心思考问题、安心小憩养神。好的技能还体现在时刻要保持良好车状,不带“病”出车;能够准确判断车状车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消除事故隐患。 二、 要体现优质服务,让领导省心 优质服务,让领导舒心,是司机的第二职责。优质服务要做到以下三点:①搞好车内卫生,保持车面洁净。我开的车是干部职工的第二办公室和休息室,“雅室”卫生洁净,必使干部职工舒心畅心,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有利于工作。②了解干部职工习惯,精心服务到位,使干部职工更集中精力工作。 三、 要做到守时守纪,让职工放心 守时守纪,是对司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司机必备的基本素质。守时,就是领导用车时,做到随叫随到,外出短暂办事、开会时,要人不离车,随走随在;守纪,就是要做到遵纪守法,不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还要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更不能胡乱地“参政议政”,不给领导添乱,不给领导丢脸,自觉维护单位声誉,不向领导提无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司机。 四、 要做到热情服务,让职工舒心 作为单位一名司机,不仅仅只是为领导服好务,对待普通职工应也要热情周到,做到乘车一视同仁。在领导外出时,办公室安排出车时应做到随时用车,随时出车,时刻保持车内干净舒适,使出差在外的同志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工作。工作之余,若遇职工或家属有特殊情况需要用车,得知后,应在第一时间出车,方便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