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0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征程中,徐达和常遇春和徐达是他的左膀右臂,功不可没,堪比汉高祖刘邦的韩信、樊哙。
常遇春从军二十多年,身经百战,未有败绩,甚至朱元璋也曾经说过,常遇春一人可以抵十万大军,时人称“常十万”。
可非常奇怪的是,纵使常遇春如此之强悍,每每行军打仗之时,朱元璋总是安排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常遇春性格暴躁
公元1360年之时,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联合打败了陈友谅,可是两人分别是两军主帅,于是在如何处置俘虏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
常遇春认为应该杀掉俘虏,以绝后患,可是徐达坚持不让杀,认为这样有违天道。
结果谁也没法说服谁,便报请朱元璋裁决。谁料常遇春此前因为常年打家劫舍养成了暴脾气,当天夜里就杀了一半的俘虏。
朱元璋对常遇春这先斩后奏的行为非常此非常生气,他当即表明支持徐达,并且直接释放了剩下的俘虏。为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情,朱元璋还下令,只要以后两军联合作战,重大事宜必须得听徐达的。
虽然两人分出来了正副,可却彼此相互不服气,经常拼命比军功,在这样良性竞争之下,两位绝世名将逐步成熟成长起来,为朱元璋最终称帝立下了卓越功勋。
非常可惜的是,常遇春在打下元朝都城之后,班师回朝途中病重而亡了。
二、朱元璋知人善任
有一次,朱元璋在营中召集众将领一起商议北伐事宜,并正式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领大军共二十五万,从淮河进入河口,开始进军。
就在众将领命后准备离开时,朱元璋突然说道:“众将暂且留步,我尚有一言相告!”
待众人坐定后,他继续说道:“我们自起兵以来都是在奉天命行事,平定各地的战祸。这次征伐非比寻常,我要求各位在出征过程中,一定要争取民心。说到能够自己持重且严守纪律,作战必胜,攻城必克,体察将士的,没人能够比得上大将军徐达。但是说到以一挡百万之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又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副将军常遇春!”
朱元璋目光投向了常遇春,用手指着他继续说道:“我有一次亲眼看到他与数名敌人骑兵相遇,令我意外的是他竟然自己一个人前去迎敌。那陈友谅手下的战将张定边,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军队作战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的大将军常遇春,却跟一个小校争强斗狠,这是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一定要引以为戒!”
从上述内容所知,朱元璋之所以对二人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他识人心、懂人性,他对常遇春的优点和弱点洞察的很清楚,而常遇春的弱点又太致命。
三、朱元璋有点私心
徐达和朱元璋小时候就已经认识了,是发小。
公元1352年之时,朱元璋的另一位玩伴汤和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而后便写信给朱元璋喊他过去。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就在他的老家招兵买马,然后和徐达一同投奔郭子兴去了去了。
而常遇春比徐达大两岁,早年曾经跟人学过武艺。等到长大之后,因为用心学艺,擅长骑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可此时的常遇春还没有遇见朱元璋,因此常遇春一直在靠打家劫舍过日子。
直到公元1355年,常遇春遇到了朱元璋的部队,感觉这个部队纪律严明,非常的羡慕,因此才投靠朱元璋。
有了发小这层关系,再加上徐达勇而有谋,自然常遇春即便武功盖世,也只能做副手了。
所以,为将为帅者,一定要有勇有谋,切不可冲动鲁莽,否则很难胜任领导职位,也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常遇春的际遇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都要耐心的等待几秒,然后冷静做出决定,所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此方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1
常遇春,一生几乎是从无败绩,却一直做徐达的副手,这主要是因为徐达虽比常遇春年纪小一些,但综合素质高,不仅勇敢善战,且善能统兵,常遇春总是比其略逊一筹,因而徐达是主帅,常遇春经常当副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0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征程中,徐达和常遇春和徐达是他的左膀右臂,功不可没,堪比汉高祖刘邦的韩信、樊哙。
常遇春从军二十多年,身经百战,未有败绩,甚至朱元璋也曾经说过,常遇春一人可以抵十万大军,时人称“常十万”。
可非常奇怪的是,纵使常遇春如此之强悍,每每行军打仗之时,朱元璋总是安排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常遇春性格暴躁
公元1360年之时,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联合打败了陈友谅,可是两人分别是两军主帅,于是在如何处置俘虏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
常遇春认为应该杀掉俘虏,以绝后患,可是徐达坚持不让杀,认为这样有违天道。
结果谁也没法说服谁,便报请朱元璋裁决。谁料常遇春此前因为常年打家劫舍养成了暴脾气,当天夜里就杀了一半的俘虏。
朱元璋对常遇春这先斩后奏的行为非常此非常生气,他当即表明支持徐达,并且直接释放了剩下的俘虏。为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情,朱元璋还下令,只要以后两军联合作战,重大事宜必须得听徐达的。
虽然两人分出来了正副,可却彼此相互不服气,经常拼命比军功,在这样良性竞争之下,两位绝世名将逐步成熟成长起来,为朱元璋最终称帝立下了卓越功勋。
非常可惜的是,常遇春在打下元朝都城之后,班师回朝途中病重而亡了。
二、朱元璋知人善任
有一次,朱元璋在营中召集众将领一起商议北伐事宜,并正式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领大军共二十五万,从淮河进入河口,开始进军。
就在众将领命后准备离开时,朱元璋突然说道:“众将暂且留步,我尚有一言相告!”
待众人坐定后,他继续说道:“我们自起兵以来都是在奉天命行事,平定各地的战祸。这次征伐非比寻常,我要求各位在出征过程中,一定要争取民心。说到能够自己持重且严守纪律,作战必胜,攻城必克,体察将士的,没人能够比得上大将军徐达。但是说到以一挡百万之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又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副将军常遇春!”
朱元璋目光投向了常遇春,用手指着他继续说道:“我有一次亲眼看到他与数名敌人骑兵相遇,令我意外的是他竟然自己一个人前去迎敌。那陈友谅手下的战将张定边,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军队作战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的大将军常遇春,却跟一个小校争强斗狠,这是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一定要引以为戒!”
从上述内容所知,朱元璋之所以对二人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他识人心、懂人性,他对常遇春的优点和弱点洞察的很清楚,而常遇春的弱点又太致命。
三、朱元璋有点私心
徐达和朱元璋小时候就已经认识了,是发小。
公元1352年之时,朱元璋的另一位玩伴汤和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而后便写信给朱元璋喊他过去。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就在他的老家招兵买马,然后和徐达一同投奔郭子兴去了去了。
而常遇春比徐达大两岁,早年曾经跟人学过武艺。等到长大之后,因为用心学艺,擅长骑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可此时的常遇春还没有遇见朱元璋,因此常遇春一直在靠打家劫舍过日子。
直到公元1355年,常遇春遇到了朱元璋的部队,感觉这个部队纪律严明,非常的羡慕,因此才投靠朱元璋。
有了发小这层关系,再加上徐达勇而有谋,自然常遇春即便武功盖世,也只能做副手了。
所以,为将为帅者,一定要有勇有谋,切不可冲动鲁莽,否则很难胜任领导职位,也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常遇春的际遇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都要耐心的等待几秒,然后冷静做出决定,所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此方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0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征程中,徐达和常遇春和徐达是他的左膀右臂,功不可没,堪比汉高祖刘邦的韩信、樊哙。
常遇春从军二十多年,身经百战,未有败绩,甚至朱元璋也曾经说过,常遇春一人可以抵十万大军,时人称“常十万”。
可非常奇怪的是,纵使常遇春如此之强悍,每每行军打仗之时,朱元璋总是安排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常遇春性格暴躁
公元1360年之时,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联合打败了陈友谅,可是两人分别是两军主帅,于是在如何处置俘虏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
常遇春认为应该杀掉俘虏,以绝后患,可是徐达坚持不让杀,认为这样有违天道。
结果谁也没法说服谁,便报请朱元璋裁决。谁料常遇春此前因为常年打家劫舍养成了暴脾气,当天夜里就杀了一半的俘虏。
朱元璋对常遇春这先斩后奏的行为非常此非常生气,他当即表明支持徐达,并且直接释放了剩下的俘虏。为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情,朱元璋还下令,只要以后两军联合作战,重大事宜必须得听徐达的。
虽然两人分出来了正副,可却彼此相互不服气,经常拼命比军功,在这样良性竞争之下,两位绝世名将逐步成熟成长起来,为朱元璋最终称帝立下了卓越功勋。
非常可惜的是,常遇春在打下元朝都城之后,班师回朝途中病重而亡了。
二、朱元璋知人善任
有一次,朱元璋在营中召集众将领一起商议北伐事宜,并正式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领大军共二十五万,从淮河进入河口,开始进军。
就在众将领命后准备离开时,朱元璋突然说道:“众将暂且留步,我尚有一言相告!”
待众人坐定后,他继续说道:“我们自起兵以来都是在奉天命行事,平定各地的战祸。这次征伐非比寻常,我要求各位在出征过程中,一定要争取民心。说到能够自己持重且严守纪律,作战必胜,攻城必克,体察将士的,没人能够比得上大将军徐达。但是说到以一挡百万之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又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副将军常遇春!”
朱元璋目光投向了常遇春,用手指着他继续说道:“我有一次亲眼看到他与数名敌人骑兵相遇,令我意外的是他竟然自己一个人前去迎敌。那陈友谅手下的战将张定边,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人物,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军队作战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的大将军常遇春,却跟一个小校争强斗狠,这是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一定要引以为戒!”
从上述内容所知,朱元璋之所以对二人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他识人心、懂人性,他对常遇春的优点和弱点洞察的很清楚,而常遇春的弱点又太致命。
三、朱元璋有点私心
徐达和朱元璋小时候就已经认识了,是发小。
公元1352年之时,朱元璋的另一位玩伴汤和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而后便写信给朱元璋喊他过去。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就在他的老家招兵买马,然后和徐达一同投奔郭子兴去了去了。
而常遇春比徐达大两岁,早年曾经跟人学过武艺。等到长大之后,因为用心学艺,擅长骑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可此时的常遇春还没有遇见朱元璋,因此常遇春一直在靠打家劫舍过日子。
直到公元1355年,常遇春遇到了朱元璋的部队,感觉这个部队纪律严明,非常的羡慕,因此才投靠朱元璋。
有了发小这层关系,再加上徐达勇而有谋,自然常遇春即便武功盖世,也只能做副手了。
所以,为将为帅者,一定要有勇有谋,切不可冲动鲁莽,否则很难胜任领导职位,也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常遇春的际遇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都要耐心的等待几秒,然后冷静做出决定,所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此方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1
常遇春,一生几乎是从无败绩,却一直做徐达的副手,这主要是因为徐达虽比常遇春年纪小一些,但综合素质高,不仅勇敢善战,且善能统兵,常遇春总是比其略逊一筹,因而徐达是主帅,常遇春经常当副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1
常遇春,一生几乎是从无败绩,却一直做徐达的副手,这主要是因为徐达虽比常遇春年纪小一些,但综合素质高,不仅勇敢善战,且善能统兵,常遇春总是比其略逊一筹,因而徐达是主帅,常遇春经常当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