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06
一 、节目背景与定位
《面对面》,是中国*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人物专访节目。该节目秉持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是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2002年1月,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定做了一档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为了避免话题上的冲突,《鲁豫有约》以“说出你的故事”为节目宗旨,带领观众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聆听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5年,《鲁豫有约》改版,节目更贴近生活,除了明星、传奇人物外,普通人也能走进演播室,扩大了话语资源,受众群也随之扩大,节目深入平常百姓家。
二、主持特色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根据主持人的个性来打造节目,从而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
陈鲁豫亲切、朴实、真诚,给人“邻家女孩”的印象。 《面对面》追求的是以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采访的虽然多是新闻人物,但王志却善于以巧妙的采访手段,勘探出这些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让人称道的是,王志在采访政要和名人时绝非一边倒式的仰慕,而是有着鲜明的质疑和平衡,他总是与采访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平等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发乎内心,在采访北京市代*王岐山时正是这样。
1.话题的选择
陈鲁豫善于挖掘嘉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豫有约》在改版前,采访对象多是能够见证历史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传奇的人生与精彩故事,饱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空间,把平凡人但不平凡的故事搬上电视,让有故事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为大众在寻求公共话语空间上提供了帮助。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
2.谈话方式的选择
《鲁豫有约》是一种叙事型谈话。叙事型谈话是指以讲述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所讲故事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来到节目中的嘉宾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情。在采访中陈鲁豫会因嘉宾的趣事而大声笑,也会因嘉宾的艰难往事而难过,她展现的是自然、单纯、可爱、活泼的一面,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陈鲁豫常常静静地听嘉宾述说,她不急于插话,只在适当的时候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并在合适的机会追问,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的话,与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
《面对面》的访谈因交流而深入,交流因质疑而生动。因此,在解决“谁来说?”(即选题把握)、“说什么?”(即主题内容)、“怎么说?”(即节目样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为什么?”(即求证解读)作为采访的落点,在与新闻人物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质疑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那些大家一看就明白的*,还要从侧面、反面进行验证,探究是否具有其他可能性;对那些被遮盖的*,要通过层层剖析,为观众揭开事实*。
3主持人语言模式不同。
两位主持人语言模式的差异非常显著。
首先,鲁豫比王志进行了更多的话题陈述。这种陈述大致有两种:一种在节目开头; 陈鲁豫:“今天这位嘉宾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另一种则是谈话的段落总结,比如她在李连杰介绍完壹基金后 说了一段:“我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是有个或长或短的 累积过程,我觉得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李连杰走到今天是一 步一步的累积,才会做今天这样一个事情。” 鲁豫的一个拿手好戏一前者给节目一个抒情的开场,后者为谈话 做了一个软着落。充分体现了鲁豫有约节目的人性化。
相反王志的节目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属于典型的开门见山: 王志:“我们都听到李连杰和壹基金的关系,但是没有听到李连 杰为了壹基金他到底拿了多少钱出来?”这当头一棒就“激怒”了李 连杰,谈话迅速展开。 与鲁豫有约的的“轻松总结”式的陈述不同的是,壬志的“陈述” 总是话里有话,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有目的的提问。
其次,就发问形式上来说,两位主持人各有千秋。王志喜欢开辟新的问题,还展开新的话题。而鲁豫喜欢层层追问,而其主动 问的次数仅为王志的一半,这跟上面二者的风格不同是有联系的。
最后,两位主持人对嘉宾的调侃次数差别也较大,这也是根据 二者节目性质不同所造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
三、风格定位之比较
在谈话节目中,访谈风格是节目的显著标签。它能够使节目独具个性,在与其他同类节目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由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常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风格往往就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因此,以“尖锐记者”形象出现的王志和以“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鲁豫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两个节目的象征符号。
1、“面对面”的“质疑”风格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王志曾说:“质疑是获得*的一条捷径。”于是,质疑精神就贯穿了节目的始终,成为“面对面”栏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引发了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一次次精彩较量。
2、“鲁豫有约”的“倾听”风格
“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具有很高的“倾听”艺术。她在节目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在倾听,鲁豫在节目中,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但是,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
四、观众定位之比较
节目做给谁看,为观众带去什么?这是任何一档名人访谈节目都必须考虑的。具体针对这两个节目来说,“面对面”侧重于“展示人性”,“鲁豫有约”侧重于“共享情感”。有着不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便可自主选择。节目的开场白是吸引观众也是定位观众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两个节目不同风格的开场方式。
在“面对面·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节目开场,用了这样的画外音:“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易中天,‘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鹜,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是什么造就了易中天现象?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探询*、洞察人性的渴望。
而在“鲁豫有约·疯狂教授易中天”中,鲁豫以这样的方式做开场白:“如果我跟大家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星族,喜欢他的粉丝们会在网上特别热情地聊关于他的一切。他出门的时候必须要戴墨镜,否则就会被人认出来,有人会要跟他签名呀、跟他照相什么的,那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歌星就是影星,但他呢,其实是一个大学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易中天教授。”随后节目大体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易中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使观众共享了嘉宾的生命体验。
五、两个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也明显不同。
在“面对面”栏目中不设现场观众,通过由主持人转述观众问题的方式完成与观众的互动。例如在访问易中天时,王志转述一位网友的问题:“……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易中天反问:“这是观众提的意见还是学者提的意见?”而王志照实回答。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更客观地把尖锐的问题抛给嘉宾,而且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而在具有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现场观众,使得节目气氛更加火爆好看。因为在现场就可以采访观众对嘉宾的看法,鼓励观众向嘉宾提问题,例如当台下一名女观众说自己的网名为“爱中天”时,易中天显得面带羞涩;当一位小朋友天真地说“讨厌曹操是因为他老攻打诸葛亮”时,引来台上台下一片大笑,这能够让嘉宾与观众消除距离感,使节目现场宛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和谐。
结 语:“面对面”和“鲁豫有约”是电视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虽然二者定位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在当今众多的名人访谈节目中创造了收视神话。两个节目,一个重“访”,一个重“谈”;一个长于“探询”,一个长于“分享”。访谈的不同理念、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让观众看到了所访名人的不同侧面,满足了观众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也成就了电视访谈节目的丰富多彩,为其持续发展探索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两类节目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访型节目适当加入人性化因素,谈话型节目择量设置争议性话题,一定会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使两类节目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06
一 、节目背景与定位
《面对面》,是中国*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人物专访节目。该节目秉持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是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2002年1月,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定做了一档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为了避免话题上的冲突,《鲁豫有约》以“说出你的故事”为节目宗旨,带领观众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聆听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5年,《鲁豫有约》改版,节目更贴近生活,除了明星、传奇人物外,普通人也能走进演播室,扩大了话语资源,受众群也随之扩大,节目深入平常百姓家。
二、主持特色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根据主持人的个性来打造节目,从而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
陈鲁豫亲切、朴实、真诚,给人“邻家女孩”的印象。 《面对面》追求的是以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采访的虽然多是新闻人物,但王志却善于以巧妙的采访手段,勘探出这些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让人称道的是,王志在采访政要和名人时绝非一边倒式的仰慕,而是有着鲜明的质疑和平衡,他总是与采访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平等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发乎内心,在采访北京市代*王岐山时正是这样。
1.话题的选择
陈鲁豫善于挖掘嘉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豫有约》在改版前,采访对象多是能够见证历史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传奇的人生与精彩故事,饱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空间,把平凡人但不平凡的故事搬上电视,让有故事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为大众在寻求公共话语空间上提供了帮助。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
2.谈话方式的选择
《鲁豫有约》是一种叙事型谈话。叙事型谈话是指以讲述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所讲故事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来到节目中的嘉宾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情。在采访中陈鲁豫会因嘉宾的趣事而大声笑,也会因嘉宾的艰难往事而难过,她展现的是自然、单纯、可爱、活泼的一面,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陈鲁豫常常静静地听嘉宾述说,她不急于插话,只在适当的时候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并在合适的机会追问,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的话,与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
《面对面》的访谈因交流而深入,交流因质疑而生动。因此,在解决“谁来说?”(即选题把握)、“说什么?”(即主题内容)、“怎么说?”(即节目样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为什么?”(即求证解读)作为采访的落点,在与新闻人物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质疑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那些大家一看就明白的*,还要从侧面、反面进行验证,探究是否具有其他可能性;对那些被遮盖的*,要通过层层剖析,为观众揭开事实*。
3主持人语言模式不同。
两位主持人语言模式的差异非常显著。
首先,鲁豫比王志进行了更多的话题陈述。这种陈述大致有两种:一种在节目开头; 陈鲁豫:“今天这位嘉宾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另一种则是谈话的段落总结,比如她在李连杰介绍完壹基金后 说了一段:“我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是有个或长或短的 累积过程,我觉得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李连杰走到今天是一 步一步的累积,才会做今天这样一个事情。” 鲁豫的一个拿手好戏一前者给节目一个抒情的开场,后者为谈话 做了一个软着落。充分体现了鲁豫有约节目的人性化。
相反王志的节目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属于典型的开门见山: 王志:“我们都听到李连杰和壹基金的关系,但是没有听到李连 杰为了壹基金他到底拿了多少钱出来?”这当头一棒就“激怒”了李 连杰,谈话迅速展开。 与鲁豫有约的的“轻松总结”式的陈述不同的是,壬志的“陈述” 总是话里有话,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有目的的提问。
其次,就发问形式上来说,两位主持人各有千秋。王志喜欢开辟新的问题,还展开新的话题。而鲁豫喜欢层层追问,而其主动 问的次数仅为王志的一半,这跟上面二者的风格不同是有联系的。
最后,两位主持人对嘉宾的调侃次数差别也较大,这也是根据 二者节目性质不同所造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
三、风格定位之比较
在谈话节目中,访谈风格是节目的显著标签。它能够使节目独具个性,在与其他同类节目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由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常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风格往往就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因此,以“尖锐记者”形象出现的王志和以“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鲁豫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两个节目的象征符号。
1、“面对面”的“质疑”风格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王志曾说:“质疑是获得*的一条捷径。”于是,质疑精神就贯穿了节目的始终,成为“面对面”栏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引发了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一次次精彩较量。
2、“鲁豫有约”的“倾听”风格
“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具有很高的“倾听”艺术。她在节目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在倾听,鲁豫在节目中,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但是,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
四、观众定位之比较
节目做给谁看,为观众带去什么?这是任何一档名人访谈节目都必须考虑的。具体针对这两个节目来说,“面对面”侧重于“展示人性”,“鲁豫有约”侧重于“共享情感”。有着不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便可自主选择。节目的开场白是吸引观众也是定位观众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两个节目不同风格的开场方式。
在“面对面·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节目开场,用了这样的画外音:“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易中天,‘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鹜,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是什么造就了易中天现象?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探询*、洞察人性的渴望。
而在“鲁豫有约·疯狂教授易中天”中,鲁豫以这样的方式做开场白:“如果我跟大家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星族,喜欢他的粉丝们会在网上特别热情地聊关于他的一切。他出门的时候必须要戴墨镜,否则就会被人认出来,有人会要跟他签名呀、跟他照相什么的,那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歌星就是影星,但他呢,其实是一个大学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易中天教授。”随后节目大体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易中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使观众共享了嘉宾的生命体验。
五、两个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也明显不同。
在“面对面”栏目中不设现场观众,通过由主持人转述观众问题的方式完成与观众的互动。例如在访问易中天时,王志转述一位网友的问题:“……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易中天反问:“这是观众提的意见还是学者提的意见?”而王志照实回答。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更客观地把尖锐的问题抛给嘉宾,而且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而在具有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现场观众,使得节目气氛更加火爆好看。因为在现场就可以采访观众对嘉宾的看法,鼓励观众向嘉宾提问题,例如当台下一名女观众说自己的网名为“爱中天”时,易中天显得面带羞涩;当一位小朋友天真地说“讨厌曹操是因为他老攻打诸葛亮”时,引来台上台下一片大笑,这能够让嘉宾与观众消除距离感,使节目现场宛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和谐。
结 语:“面对面”和“鲁豫有约”是电视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虽然二者定位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在当今众多的名人访谈节目中创造了收视神话。两个节目,一个重“访”,一个重“谈”;一个长于“探询”,一个长于“分享”。访谈的不同理念、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让观众看到了所访名人的不同侧面,满足了观众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也成就了电视访谈节目的丰富多彩,为其持续发展探索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两类节目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访型节目适当加入人性化因素,谈话型节目择量设置争议性话题,一定会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使两类节目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06
一 、节目背景与定位
《面对面》,是中国*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人物专访节目。该节目秉持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是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2002年1月,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定做了一档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为了避免话题上的冲突,《鲁豫有约》以“说出你的故事”为节目宗旨,带领观众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聆听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5年,《鲁豫有约》改版,节目更贴近生活,除了明星、传奇人物外,普通人也能走进演播室,扩大了话语资源,受众群也随之扩大,节目深入平常百姓家。
二、主持特色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根据主持人的个性来打造节目,从而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
陈鲁豫亲切、朴实、真诚,给人“邻家女孩”的印象。 《面对面》追求的是以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采访的虽然多是新闻人物,但王志却善于以巧妙的采访手段,勘探出这些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让人称道的是,王志在采访政要和名人时绝非一边倒式的仰慕,而是有着鲜明的质疑和平衡,他总是与采访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平等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发乎内心,在采访北京市代*王岐山时正是这样。
1.话题的选择
陈鲁豫善于挖掘嘉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豫有约》在改版前,采访对象多是能够见证历史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传奇的人生与精彩故事,饱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空间,把平凡人但不平凡的故事搬上电视,让有故事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为大众在寻求公共话语空间上提供了帮助。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
2.谈话方式的选择
《鲁豫有约》是一种叙事型谈话。叙事型谈话是指以讲述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所讲故事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来到节目中的嘉宾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情。在采访中陈鲁豫会因嘉宾的趣事而大声笑,也会因嘉宾的艰难往事而难过,她展现的是自然、单纯、可爱、活泼的一面,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陈鲁豫常常静静地听嘉宾述说,她不急于插话,只在适当的时候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并在合适的机会追问,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的话,与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
《面对面》的访谈因交流而深入,交流因质疑而生动。因此,在解决“谁来说?”(即选题把握)、“说什么?”(即主题内容)、“怎么说?”(即节目样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为什么?”(即求证解读)作为采访的落点,在与新闻人物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质疑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那些大家一看就明白的*,还要从侧面、反面进行验证,探究是否具有其他可能性;对那些被遮盖的*,要通过层层剖析,为观众揭开事实*。
3主持人语言模式不同。
两位主持人语言模式的差异非常显著。
首先,鲁豫比王志进行了更多的话题陈述。这种陈述大致有两种:一种在节目开头; 陈鲁豫:“今天这位嘉宾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另一种则是谈话的段落总结,比如她在李连杰介绍完壹基金后 说了一段:“我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是有个或长或短的 累积过程,我觉得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李连杰走到今天是一 步一步的累积,才会做今天这样一个事情。” 鲁豫的一个拿手好戏一前者给节目一个抒情的开场,后者为谈话 做了一个软着落。充分体现了鲁豫有约节目的人性化。
相反王志的节目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属于典型的开门见山: 王志:“我们都听到李连杰和壹基金的关系,但是没有听到李连 杰为了壹基金他到底拿了多少钱出来?”这当头一棒就“激怒”了李 连杰,谈话迅速展开。 与鲁豫有约的的“轻松总结”式的陈述不同的是,壬志的“陈述” 总是话里有话,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有目的的提问。
其次,就发问形式上来说,两位主持人各有千秋。王志喜欢开辟新的问题,还展开新的话题。而鲁豫喜欢层层追问,而其主动 问的次数仅为王志的一半,这跟上面二者的风格不同是有联系的。
最后,两位主持人对嘉宾的调侃次数差别也较大,这也是根据 二者节目性质不同所造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
三、风格定位之比较
在谈话节目中,访谈风格是节目的显著标签。它能够使节目独具个性,在与其他同类节目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由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常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风格往往就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因此,以“尖锐记者”形象出现的王志和以“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鲁豫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两个节目的象征符号。
1、“面对面”的“质疑”风格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王志曾说:“质疑是获得*的一条捷径。”于是,质疑精神就贯穿了节目的始终,成为“面对面”栏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引发了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一次次精彩较量。
2、“鲁豫有约”的“倾听”风格
“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具有很高的“倾听”艺术。她在节目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在倾听,鲁豫在节目中,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但是,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
四、观众定位之比较
节目做给谁看,为观众带去什么?这是任何一档名人访谈节目都必须考虑的。具体针对这两个节目来说,“面对面”侧重于“展示人性”,“鲁豫有约”侧重于“共享情感”。有着不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便可自主选择。节目的开场白是吸引观众也是定位观众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两个节目不同风格的开场方式。
在“面对面·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节目开场,用了这样的画外音:“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易中天,‘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鹜,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是什么造就了易中天现象?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探询*、洞察人性的渴望。
而在“鲁豫有约·疯狂教授易中天”中,鲁豫以这样的方式做开场白:“如果我跟大家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星族,喜欢他的粉丝们会在网上特别热情地聊关于他的一切。他出门的时候必须要戴墨镜,否则就会被人认出来,有人会要跟他签名呀、跟他照相什么的,那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歌星就是影星,但他呢,其实是一个大学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易中天教授。”随后节目大体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易中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使观众共享了嘉宾的生命体验。
五、两个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也明显不同。
在“面对面”栏目中不设现场观众,通过由主持人转述观众问题的方式完成与观众的互动。例如在访问易中天时,王志转述一位网友的问题:“……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易中天反问:“这是观众提的意见还是学者提的意见?”而王志照实回答。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更客观地把尖锐的问题抛给嘉宾,而且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而在具有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现场观众,使得节目气氛更加火爆好看。因为在现场就可以采访观众对嘉宾的看法,鼓励观众向嘉宾提问题,例如当台下一名女观众说自己的网名为“爱中天”时,易中天显得面带羞涩;当一位小朋友天真地说“讨厌曹操是因为他老攻打诸葛亮”时,引来台上台下一片大笑,这能够让嘉宾与观众消除距离感,使节目现场宛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和谐。
结 语:“面对面”和“鲁豫有约”是电视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虽然二者定位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在当今众多的名人访谈节目中创造了收视神话。两个节目,一个重“访”,一个重“谈”;一个长于“探询”,一个长于“分享”。访谈的不同理念、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让观众看到了所访名人的不同侧面,满足了观众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也成就了电视访谈节目的丰富多彩,为其持续发展探索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两类节目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访型节目适当加入人性化因素,谈话型节目择量设置争议性话题,一定会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使两类节目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06
一 、节目背景与定位
《面对面》,是中国*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人物专访节目。该节目秉持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是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2002年1月,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定做了一档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为了避免话题上的冲突,《鲁豫有约》以“说出你的故事”为节目宗旨,带领观众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聆听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5年,《鲁豫有约》改版,节目更贴近生活,除了明星、传奇人物外,普通人也能走进演播室,扩大了话语资源,受众群也随之扩大,节目深入平常百姓家。
二、主持特色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根据主持人的个性来打造节目,从而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
陈鲁豫亲切、朴实、真诚,给人“邻家女孩”的印象。 《面对面》追求的是以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采访的虽然多是新闻人物,但王志却善于以巧妙的采访手段,勘探出这些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让人称道的是,王志在采访政要和名人时绝非一边倒式的仰慕,而是有着鲜明的质疑和平衡,他总是与采访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平等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发乎内心,在采访北京市代*王岐山时正是这样。
1.话题的选择
陈鲁豫善于挖掘嘉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豫有约》在改版前,采访对象多是能够见证历史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传奇的人生与精彩故事,饱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空间,把平凡人但不平凡的故事搬上电视,让有故事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为大众在寻求公共话语空间上提供了帮助。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
2.谈话方式的选择
《鲁豫有约》是一种叙事型谈话。叙事型谈话是指以讲述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所讲故事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来到节目中的嘉宾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情。在采访中陈鲁豫会因嘉宾的趣事而大声笑,也会因嘉宾的艰难往事而难过,她展现的是自然、单纯、可爱、活泼的一面,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陈鲁豫常常静静地听嘉宾述说,她不急于插话,只在适当的时候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并在合适的机会追问,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的话,与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
《面对面》的访谈因交流而深入,交流因质疑而生动。因此,在解决“谁来说?”(即选题把握)、“说什么?”(即主题内容)、“怎么说?”(即节目样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为什么?”(即求证解读)作为采访的落点,在与新闻人物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质疑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那些大家一看就明白的*,还要从侧面、反面进行验证,探究是否具有其他可能性;对那些被遮盖的*,要通过层层剖析,为观众揭开事实*。
3主持人语言模式不同。
两位主持人语言模式的差异非常显著。
首先,鲁豫比王志进行了更多的话题陈述。这种陈述大致有两种:一种在节目开头; 陈鲁豫:“今天这位嘉宾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另一种则是谈话的段落总结,比如她在李连杰介绍完壹基金后 说了一段:“我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是有个或长或短的 累积过程,我觉得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李连杰走到今天是一 步一步的累积,才会做今天这样一个事情。” 鲁豫的一个拿手好戏一前者给节目一个抒情的开场,后者为谈话 做了一个软着落。充分体现了鲁豫有约节目的人性化。
相反王志的节目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属于典型的开门见山: 王志:“我们都听到李连杰和壹基金的关系,但是没有听到李连 杰为了壹基金他到底拿了多少钱出来?”这当头一棒就“激怒”了李 连杰,谈话迅速展开。 与鲁豫有约的的“轻松总结”式的陈述不同的是,壬志的“陈述” 总是话里有话,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有目的的提问。
其次,就发问形式上来说,两位主持人各有千秋。王志喜欢开辟新的问题,还展开新的话题。而鲁豫喜欢层层追问,而其主动 问的次数仅为王志的一半,这跟上面二者的风格不同是有联系的。
最后,两位主持人对嘉宾的调侃次数差别也较大,这也是根据 二者节目性质不同所造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
三、风格定位之比较
在谈话节目中,访谈风格是节目的显著标签。它能够使节目独具个性,在与其他同类节目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由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常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风格往往就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因此,以“尖锐记者”形象出现的王志和以“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鲁豫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两个节目的象征符号。
1、“面对面”的“质疑”风格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王志曾说:“质疑是获得*的一条捷径。”于是,质疑精神就贯穿了节目的始终,成为“面对面”栏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引发了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一次次精彩较量。
2、“鲁豫有约”的“倾听”风格
“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具有很高的“倾听”艺术。她在节目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在倾听,鲁豫在节目中,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但是,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
四、观众定位之比较
节目做给谁看,为观众带去什么?这是任何一档名人访谈节目都必须考虑的。具体针对这两个节目来说,“面对面”侧重于“展示人性”,“鲁豫有约”侧重于“共享情感”。有着不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便可自主选择。节目的开场白是吸引观众也是定位观众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两个节目不同风格的开场方式。
在“面对面·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节目开场,用了这样的画外音:“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易中天,‘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鹜,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是什么造就了易中天现象?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探询*、洞察人性的渴望。
而在“鲁豫有约·疯狂教授易中天”中,鲁豫以这样的方式做开场白:“如果我跟大家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星族,喜欢他的粉丝们会在网上特别热情地聊关于他的一切。他出门的时候必须要戴墨镜,否则就会被人认出来,有人会要跟他签名呀、跟他照相什么的,那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歌星就是影星,但他呢,其实是一个大学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易中天教授。”随后节目大体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易中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使观众共享了嘉宾的生命体验。
五、两个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也明显不同。
在“面对面”栏目中不设现场观众,通过由主持人转述观众问题的方式完成与观众的互动。例如在访问易中天时,王志转述一位网友的问题:“……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易中天反问:“这是观众提的意见还是学者提的意见?”而王志照实回答。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更客观地把尖锐的问题抛给嘉宾,而且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而在具有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现场观众,使得节目气氛更加火爆好看。因为在现场就可以采访观众对嘉宾的看法,鼓励观众向嘉宾提问题,例如当台下一名女观众说自己的网名为“爱中天”时,易中天显得面带羞涩;当一位小朋友天真地说“讨厌曹操是因为他老攻打诸葛亮”时,引来台上台下一片大笑,这能够让嘉宾与观众消除距离感,使节目现场宛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和谐。
结 语:“面对面”和“鲁豫有约”是电视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虽然二者定位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在当今众多的名人访谈节目中创造了收视神话。两个节目,一个重“访”,一个重“谈”;一个长于“探询”,一个长于“分享”。访谈的不同理念、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让观众看到了所访名人的不同侧面,满足了观众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也成就了电视访谈节目的丰富多彩,为其持续发展探索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两类节目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访型节目适当加入人性化因素,谈话型节目择量设置争议性话题,一定会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使两类节目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06
一 、节目背景与定位
《面对面》,是中国*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人物专访节目。该节目秉持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的诉求,是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对话记录历史,以人物解读新闻。
2002年1月,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定做了一档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为了避免话题上的冲突,《鲁豫有约》以“说出你的故事”为节目宗旨,带领观众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聆听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5年,《鲁豫有约》改版,节目更贴近生活,除了明星、传奇人物外,普通人也能走进演播室,扩大了话语资源,受众群也随之扩大,节目深入平常百姓家。
二、主持特色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根据主持人的个性来打造节目,从而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
陈鲁豫亲切、朴实、真诚,给人“邻家女孩”的印象。 《面对面》追求的是以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采访的虽然多是新闻人物,但王志却善于以巧妙的采访手段,勘探出这些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让人称道的是,王志在采访政要和名人时绝非一边倒式的仰慕,而是有着鲜明的质疑和平衡,他总是与采访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平等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发乎内心,在采访北京市代*王岐山时正是这样。
1.话题的选择
陈鲁豫善于挖掘嘉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豫有约》在改版前,采访对象多是能够见证历史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传奇的人生与精彩故事,饱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空间,把平凡人但不平凡的故事搬上电视,让有故事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为大众在寻求公共话语空间上提供了帮助。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
2.谈话方式的选择
《鲁豫有约》是一种叙事型谈话。叙事型谈话是指以讲述故事为谈话内容的节目形态,所讲故事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来到节目中的嘉宾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情。在采访中陈鲁豫会因嘉宾的趣事而大声笑,也会因嘉宾的艰难往事而难过,她展现的是自然、单纯、可爱、活泼的一面,提出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陈鲁豫常常静静地听嘉宾述说,她不急于插话,只在适当的时候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并在合适的机会追问,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的话,与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
《面对面》的访谈因交流而深入,交流因质疑而生动。因此,在解决“谁来说?”(即选题把握)、“说什么?”(即主题内容)、“怎么说?”(即节目样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为什么?”(即求证解读)作为采访的落点,在与新闻人物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质疑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那些大家一看就明白的*,还要从侧面、反面进行验证,探究是否具有其他可能性;对那些被遮盖的*,要通过层层剖析,为观众揭开事实*。
3主持人语言模式不同。
两位主持人语言模式的差异非常显著。
首先,鲁豫比王志进行了更多的话题陈述。这种陈述大致有两种:一种在节目开头; 陈鲁豫:“今天这位嘉宾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另一种则是谈话的段落总结,比如她在李连杰介绍完壹基金后 说了一段:“我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是有个或长或短的 累积过程,我觉得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李连杰走到今天是一 步一步的累积,才会做今天这样一个事情。” 鲁豫的一个拿手好戏一前者给节目一个抒情的开场,后者为谈话 做了一个软着落。充分体现了鲁豫有约节目的人性化。
相反王志的节目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属于典型的开门见山: 王志:“我们都听到李连杰和壹基金的关系,但是没有听到李连 杰为了壹基金他到底拿了多少钱出来?”这当头一棒就“激怒”了李 连杰,谈话迅速展开。 与鲁豫有约的的“轻松总结”式的陈述不同的是,壬志的“陈述” 总是话里有话,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有目的的提问。
其次,就发问形式上来说,两位主持人各有千秋。王志喜欢开辟新的问题,还展开新的话题。而鲁豫喜欢层层追问,而其主动 问的次数仅为王志的一半,这跟上面二者的风格不同是有联系的。
最后,两位主持人对嘉宾的调侃次数差别也较大,这也是根据 二者节目性质不同所造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
三、风格定位之比较
在谈话节目中,访谈风格是节目的显著标签。它能够使节目独具个性,在与其他同类节目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由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常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风格往往就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因此,以“尖锐记者”形象出现的王志和以“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鲁豫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两个节目的象征符号。
1、“面对面”的“质疑”风格
对于“面对面”栏目来说,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成为此栏目的最大看点。而在与充满争议性的新闻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王志曾说:“质疑是获得*的一条捷径。”于是,质疑精神就贯穿了节目的始终,成为“面对面”栏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引发了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一次次精彩较量。
2、“鲁豫有约”的“倾听”风格
“鲁豫有约”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具有很高的“倾听”艺术。她在节目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在倾听,鲁豫在节目中,常常在提问之后,就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受访者诉说,不打断,也不急躁,她的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但是,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
四、观众定位之比较
节目做给谁看,为观众带去什么?这是任何一档名人访谈节目都必须考虑的。具体针对这两个节目来说,“面对面”侧重于“展示人性”,“鲁豫有约”侧重于“共享情感”。有着不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便可自主选择。节目的开场白是吸引观众也是定位观众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两个节目不同风格的开场方式。
在“面对面·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节目开场,用了这样的画外音:“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易中天,‘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鹜,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是什么造就了易中天现象?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探询*、洞察人性的渴望。
而在“鲁豫有约·疯狂教授易中天”中,鲁豫以这样的方式做开场白:“如果我跟大家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星族,喜欢他的粉丝们会在网上特别热情地聊关于他的一切。他出门的时候必须要戴墨镜,否则就会被人认出来,有人会要跟他签名呀、跟他照相什么的,那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歌星就是影星,但他呢,其实是一个大学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易中天教授。”随后节目大体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易中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使观众共享了嘉宾的生命体验。
五、两个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也明显不同。
在“面对面”栏目中不设现场观众,通过由主持人转述观众问题的方式完成与观众的互动。例如在访问易中天时,王志转述一位网友的问题:“……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易中天反问:“这是观众提的意见还是学者提的意见?”而王志照实回答。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更客观地把尖锐的问题抛给嘉宾,而且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而在具有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现场观众,使得节目气氛更加火爆好看。因为在现场就可以采访观众对嘉宾的看法,鼓励观众向嘉宾提问题,例如当台下一名女观众说自己的网名为“爱中天”时,易中天显得面带羞涩;当一位小朋友天真地说“讨厌曹操是因为他老攻打诸葛亮”时,引来台上台下一片大笑,这能够让嘉宾与观众消除距离感,使节目现场宛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和谐。
结 语:“面对面”和“鲁豫有约”是电视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虽然二者定位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在当今众多的名人访谈节目中创造了收视神话。两个节目,一个重“访”,一个重“谈”;一个长于“探询”,一个长于“分享”。访谈的不同理念、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让观众看到了所访名人的不同侧面,满足了观众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也成就了电视访谈节目的丰富多彩,为其持续发展探索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两类节目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访型节目适当加入人性化因素,谈话型节目择量设置争议性话题,一定会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使两类节目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