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9:49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被写入十九大报告,让人振奋。如今,依靠科技创新,我国一系列上天入地的大国重器从“跟跑者”变身为“领跑者”,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国自主研发飞机成功试飞高原航线
经过为期5天8架次的高(高)原科研验证飞行,中国自主研发的ARJ21-700飞机成功完成试飞任务,具备了在高(高)原环境安全进行航线飞行的能力。此前,C919在今年的5月份已经试飞成功,而个头更大,航程更远的C929也在研发的新阶段。
载人航天带领我们迈入空间站时代
根据我国的载人航空航天发展规划,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四大技术。
天宫二号就是第二阶段的重要环节。"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经过近5个月的飞行后,按计划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分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五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亮点纷呈,使我们自信地迈入空间站时代,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子要迈得更大更远。
“蛟龙”潜水 领跑深海探秘
作为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在世界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国家深海中心潜航员唐嘉陵:“蛟龙号”目前下潜的最大深度是1062米,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我们国家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到个别领域领跑的水平。
大国奋进,当有重器。从梦想到现实,一代又一代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再苦再难,也不改初心、直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一批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惊艳全球。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力,托起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