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什么意思?谁写的啊?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试《省试湘灵鼓瑟》。

“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意思是: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 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原文赏析∶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

⑴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⑵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⑶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⑷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⑸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⑹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⑺杳冥:遥远的地方。

⑻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⑼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⑽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⑾人不见:点灵字。

⑿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

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试湘灵鼓瑟

热心网友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试《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诗末二句.后演绎为曲终人散。 意为,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 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唐朝的钱起是有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江苏吴兴人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034482.html?tp=0_11

热心网友

最早是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考试所作的诗: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后人都有引用:如苏轼、秦观等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的意思是指: “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

热心网友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热心网友

曲终人不见
江山数峰青
意思就是曲终人散了
但是作者还是迟迟不肯离开
看着远处的山峰发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