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的优缺点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

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银行,这就**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商业汇票到期,受让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

远期汇票经开具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我国的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虽然直接面对的是贴现业务,但作为再贴现这项货币*重要组成部分的转贴现及再贴现必然影响到贴现业务的发展。

扩展资料:

贴现人予以部分贴现的法律后果是:

1、票据到期时,贴现人有权行使票据权利,并将所得票款在扣除已支付的贴现金额及相应利息后,返还给贴现申请人。

2、当票据到期,贴现人请求承兑人付款被拒绝时,贴现人可向包括贴现申请人在内的票据债务人行使追索权,当*最终确认贴现人享有票据权利时,票据债务人应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贴现人向其他票据债务人行使追索权获得的票据金额及相关利息,在扣除已支付的贴现金额和贴现利息后,应返还给贴现申请人。

3、当票据到期被拒付且*确认贴现人不享有票据权利时,若贴现申请人为合法权利人,只是因为贴现人不具备贴现资格,而不享有票据权利,贴现人有权要求贴现申请人偿还已支付的贴现金额及相应利息,同时贴现人应当将票据返还给贴现申请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贴现

热心网友

贴现*(discount policy)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有时简称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当一国*银行以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借以紧缩或扩充货币投放于信贷规模,吸收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已达到调节经济与国际收支的目的,即为贴现*。

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银行,这就**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热心网友

财政*只能解决一部分作用,例如:税率调整、财政补贴等等。

财政*往往比货币*来的慢,因此需要货币*配合使用。

热心网友

1、贴现*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简称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当一国*银行以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借以紧缩或扩充货币投放于信贷规模,吸收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以达到调节经济与国际收支的目的,即为贴现*。
2、*银行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
3、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该国*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外国短期资本为获得较多的利息收益而会流入,本国资本也不外流,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入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目的逆差。至于在顺差情况下,则由当局调低再贴现率和放宽货币*,从而起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作用,以压低顺差的规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