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电子书下载地址:
http://www.sjshu.com/bookdown/200512/14313.html
内容简介: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首先,作家以人民的名义审判了“审判者”,撕下了那些高坐在审判席上的沙皇官僚、官方教士、贵旅代表们的假面具,剖析他们的肮脏灵魂。而更为深刻的审判则在聂赫留道夫的心灵中进行。他是造成卡秋莎不幸的第一个罪人。在法庭上认出卡秋莎后,“他灵魂的深处不得不感到那一次行为的残酷、懦怯、卑鄙,还感到他那闲散的、堕落的、残忍的、怠惰的全部生活也是那样。”从此开始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的转折,他努力从“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审视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他逐步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作者通过他的主人公周旋于统治阶级最上层,发现原来掌握生杀大权、制定法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他醒悟到“人吃人并不是从森林里开始的,而是从各部、各委员会、各*衙门里开始的”。聂赫留道夫奔走在贫苦人民最低层,看到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他认识到“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和白昼一样的明显,也就是唯一能够养活他们的土地,都被地主从他们手里夺去了”。
聂赫留道夫是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他表达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然而,如果没有卡秋莎这个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复活》也就不会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作家写到卡秋莎时,流露出那么真挚的同情和爱。少女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天真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沉浸在欢乐的生活中。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这时,她才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在*文学史上的女性画廊中独具一格。其典型意义也是深刻的。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宁语)。在形象体系中她与聂赫留道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如果说,在托尔斯泰的构思中没有任何规律性。物质只是“绵延”停滞或削弱的结果。断,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的情欲是他堕落的开端,那么,凄风苦雨的车站一幕卡秋莎对善和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她沦落的内因。他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态度。因此,他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聂赫留道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恢复爱的途径。同时,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关系中的社会因素、阶级对立,使社会的主题与伦理道德的主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作为贵族,托尔斯泰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下,看到的只是国家机器——暴力的加强、社会道德的沦落和农村的破产。为了和资本主义世界抗衡,他自然求助于农民。卢那察尔斯基指出,这不仅是托尔斯泰个人探索的结果,也是从赫尔岑到民粹派走过的道路,而“托尔斯泰在这方面更是特别富于典型性”,因为他客观上反映了*农民资产阶级*的特性。这也决定了聂赫留道夫形象的典型意义。
参考资料:http://www.sjshu.com/bookdown/200512/14313.html
热心网友
<复活>(18-19)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顶峰的结晶.
这部小说的情节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据一位法官回忆1887年6月,他曾在托尔斯泰家中作客时曾向作家讲述一个他亲自经历的故事.当时托尔斯泰非常认真地听了这个故事.豪无疑问,这个故事触发了作家的冲动,才最终写出了这部传世巨著.
小说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生性善良,具有抱复.他对自己拥有的贵族特权深为不满,把他名下的土地分给了农民.起初,他对姑母家的养女卡秋莎 玛斯洛娃的爱是真诚的.后来,他当了军官,军营生活使他惰落.正是这时,他诱奸了自己当初曾热恋过的姑娘.此后,他越陷越深.在法庭上遇到卡秋莎之前,已经完全改变了人生的他,没有想到他们的相遇.此时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触动了他似乎尚未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开始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
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多方替玛斯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和她结婚.于是他的精神"复活'进入更深的阶段.这时他认识到农民的贫困是由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于是他把全部土地分给了当地农民.后来玛斯洛娃的上诉被驳回,流放到西伯利亚,此时他看透了统治阶级法律的残酷.他毅然跟随玛斯洛娃去了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的三个月,是聂赫留朵夫彻底醒悟的时刻,他最终认清了阶级压迫的本质,无奈他无法去改变它.于是他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有罪,从此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的精神道德"复活"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0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