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1:28
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分类
饮用水中有机物种类繁多,如作为上海饮用水第二水源地的黄浦江中测出的有机物即达700种之多 ,这些有机物的形态、结构、大小和性质千差万别,要分别测定每种有机物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一般以水中的总有机碳(TOC)作为总有机物含量的替代参数;以溶解态有机碳(DOC)代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DOC中可被细菌利用的部分为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而BDOC中能被细菌直接合成细胞体的部分则被称为可同化有机碳(AOC)。BDOC和AOC与异养细菌在给水管道中的生长密切相关,因而已成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管网水质危害影响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指标。并且它们也是衡量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既有联系又有分别的两个指标:AOC是有机物中最易被细菌吸收,直接同化成细菌体的部分,是BDOC的一部分;BDOC是水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包括其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消耗。它们的含量越低,细菌越不易生长繁殖。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是指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支持异养细菌生长的潜力,即当有机物成为异养细菌生长的*因素时,水中有机营养基质支持细菌生长的最大可能性。饮用水生物稳定性高,则表明水中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物含量低,细菌不易在其中生长。
管网水为贫营养环境,其中生长的细菌大多数是以有机物为营养基质的异养菌。影响细菌在给水管网中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有余氯、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温度[4]。一般情况水温大于15℃时异养菌才适宜生长,但水温很难人为控制。出厂水通过加氯消毒并保持管网内一定的余氯含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消毒方法,但研究证实加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菌生长,并不能杜绝细菌生长;并且加氯量增加后,消毒副产物的量将大大增加,降低了饮用水的安全性。而异养菌生长必须依*管网水中的可生物降解物质,在给水管网贫营养环境下,一般认为有机基质的含量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将对控制异养细菌地生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AOC和BDOC与管网水中异养菌生长潜力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者普遍以它们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Van Der Kooij在调查了20个水厂后认为当AOC<10μg乙酸碳/L时异养菌几乎不能生长,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很好。Lechevallier提出AOC浓度应*在50μg乙酸碳/L以保证水质生物稳定;他对北美31个水厂的调查表明,当AOC浓度低于100μg乙酸碳/L时,给水管网中大肠杆菌数大为减少。因此研究者们目前一般认为:在不加氯时,AOC<10μg乙酸碳/L的饮用水为生物稳定水;在加氯时,AOC在50~100μg乙酸碳/L的饮用水为生物稳定的饮用水。Joret研究认为BDOC<0.10 mg/L时大肠杆菌不能在水中生长。Volk等发现当饮用水中BDOC值在20℃为0.15 mg/L,15℃为0.20mg/L时具有生物稳定性。可见,只有通过净水工艺降低出厂水中AOC或BDOC的含量达到一定的限值,才能有效的控制管网中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