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神圣罗马帝国越详细越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02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The Western Empire, 843 division at Vern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十六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与拜占廷帝国的关系
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称为拜占庭帝国。从历史上看,继承罗马正统的理应是拜占庭帝国而不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大*与帝国覆亡
17年,法国大*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热诚”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更于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拿破仑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评价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不是什么帝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几乎无任何关系。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
论历史上并无「神圣罗马帝国」

在读中世纪欧洲历史时,我们都读过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其地域包括今天中欧的大片土地。由於在中世纪西欧,神圣罗马皇帝是唯一称皇帝的君主,因此其地位特别尊贵。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又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各位若打开中世纪西欧的历史地图一看,当会发现「神圣罗马帝国」从来不是一个单一国家,在它的版图内有著大小林立的封建诸侯国和各种「大主教领地」、「主教领地」等。

历史地图亦从来不会以一种颜色标明这个「帝国」的领土,而只是用一条国界线标出这个「帝国」的范围,在这条国界线内则用各种不同颜色标出各个诸侯国和教会领地的版图,令人感到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不像一个国家,却倒像一个「国际联盟」。事实上,「神圣罗马皇帝」只是一个虚衔,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根本从来就不是一个真实的「*实体」,无怪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曾说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首先讲讲神圣罗马皇帝称号的起源。西欧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便一直处於分崩离析的状态,直至法兰克王查理曼(Charlemagne)在位时向四方扩张,建立了一个霸权帝国,其版图包括今天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公元800年查理曼在罗马加冕为「罗马皇帝」,其意是要继承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统治。这一事件遂被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不过其时的称号并没有「神圣」这个词。

查理曼死后不久,法兰克王国*为东、中、西三国(后来中法兰克王国又再*,其主要部分演变为意大利王国),而罗马皇帝称号则由这三国君主的其中一个继承,一时由东法兰克王继承,一时由西法兰克王继承,一时又由意大利王继承,并无定制,完全视乎三国的实力较量而转变。

911年东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王系(亦即卡罗林Carolingia王朝)断绝,东法兰克演变而为德意志王国。962年德意志王奥托一世(Otto I)继承罗马皇帝称号,自此罗马皇帝称号便例必由德意志王继承(注1)。直至1155年德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将此称号改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皇帝」,「神圣」一词才正式冠於此称号之首。以下为了行文方便,对於此称号一律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从上面的讨论可见神圣罗马皇帝从一开始便不是一个的称号,它由始至终都依附於其他称号之上(注2)。例如查理曼原来称法兰克王,他在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之后并没有放弃原来的称号,法兰克王国也没有就此消失。查理曼的后继人也莫不如此,由此可见神圣罗马皇帝其实只是一个虚衔。

其实「德意志王」本身也是一个虚衔。911年东法兰克的卡罗林王朝断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德意志王国,其王位由原东法兰克的诸侯互选产生,例如第一任德意志王便是由法兰科尼亚(Franconia)公爵康拉德一世 (Konrad I)兼任的。自此绝大多数德意志王都由一名诸侯兼任,因此德意志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兼职」,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人专任德意志王(注3)。

其次,德意志王虽然名义上是所有德国诸侯的宗主,可是由於德国的诸侯从一开始便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德王的统治权从来都只限於他自己的诸侯国。例如第一任德王康拉德一世原是法兰科尼亚公爵,他的统治权在他任德王前后都只限於法兰科尼亚公国。当下一任德王改由萨克逊(Saxony)公爵海因里希一世(Heinrich I)出任后,他的统治权便只及於他本身的封国萨克逊,而不能及於法兰科尼亚。德王甚至没有自己的「王畿」,即是说在中世纪德国并没有一块土地是专由德王统治的,在德国没有首都,也无所谓**。

我们试将中世纪中期法国国王跟德国国王的权力作一比较,便更可见德王的「虚」。在此时期,法国跟德国一样都处於诸侯割据、王室无权的境况,但是从987年休.卡佩(Hugh Capet)任第一任法王,直至1792年法王路易十六世(Louis XVI)遭废黜,在法国一直存在专任法国国王的统治王朝,如987-1328年的卡佩(Capet)王朝、 1328-1483年的瓦罗亚(Valois)王朝等。在初期法王虽然势弱,但尚有一块专由他统治的领地-「法兰西岛」 (Ile de France)(在巴黎四周),这就是法王的「王畿」。后来在法王腓力二世(Philippe II)、路易九世 (Louis IX)、路易十一世(Louis XI)、 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等的统治下,法王逐渐消灭诸侯的势力,统一法国,使法王的「王畿」不断扩大,终遍及全国。反观可怜的德王,则连一块小小的「王畿」也没有。德王就只像诸侯的「临时盟主」,德国的诸侯就像在轮流坐这个盟主的位置,没有哪一个诸侯能永久占据这个位置(注4)。

如果德意志王是一个虚衔,那麼神圣罗马皇帝便更是「虚衔的虚衔」了。历史上除了少数时间外,德王王位从 911年起到1806年拿破仑废除德意志王国止基本上都没有间断过,即当一名德王去位后,下一任德王通常不久便会选出继位。但神圣罗马皇帝却不是如此,这一称号不是随著德王登位便自动加上的。例如前述的弗里德里希一世在1152年继为德王,但直到1155年才加上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历史上更有一些德王没有称过神圣罗马皇帝,例如1273-1291年间任德王的鲁道夫一世(Rudolf I)就从未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注5)。如欲了解历任神圣罗马皇帝取得尊号的时间以及这些皇帝兼领其他王号的情况,请参阅《历任「神圣罗马皇帝」》网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其实是一个误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神圣罗马帝国」,充其量只能说有一个「德意志王国」和「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其实,德意志王的尊号又何止「神圣罗马皇帝」一个?历史上很多德王还有「伦巴德王」或「罗马人之王」的尊号,可是历史学家却从来不认为有这麼一个「伦巴德王国」或「罗马人王国」,因此我们也无必要「虚构」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出来。

注1:中国史学界一般以962年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之年。但这与西方史学界的通常说法有出入。西方一般以800年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本文沿袭西方的通常说法。

注2:历史上也有极少数君主是先取得「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后来才继承其他王号。例如兰贝托(Lamberto)在 2年取得「神圣罗马皇帝」尊号,至4年才继承意大利国王和斯波莱托(Spoleto)公爵之位。

注3:历史上专任德意志王(即没有其他王号)的君主包括「萨克逊(Saxon)王朝」的奥托二世(Otto II)和奥托三世(Otto III)、「萨利安(Salian)王朝」的赫尔曼(Hermann)、「卢森堡(Luxemburg)王朝」的贡特尔(Gunther) 和弗里德里希(Friedrich)以及一名「非正统」国王理查德(Richard)。不过,与其说这些君主是继承德意志王号,倒不如说他们是继承所属家族的领导权。

注4:从1438年开始,到1806年拿破仑废除德意志王国止,德王王位几乎专由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的奥地利大公兼任,不过其间也有例外。例如1742-1745年间德王王位乃由巴伐利亚(Bavaria)选侯卡尔七世(Karl VII) 兼任。而1745年德王王位转归哈布斯堡家族的旁支「哈布斯堡-洛林(Habsburg-Lorraine)支系」,该支系在 1780年继承奥地利君位。自此德王王位又与奥地利君位重合。

注5:由15世纪末起,继任之德意志国王不再在罗马加冕。理论上这些国王并无「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但传统史家认为从1508年起德意志国王在登位后便自动加上「神圣罗马皇帝」尊号,因此一般史书仍把此时期的德意志王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02

应该是东罗马帝国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03

神圣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根本是两回事
神圣罗马帝国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巴本堡家族统治(976-1246)

976年,奥托二世在多瑙河南岸恩斯河和维也纳森林之间建立东方马克(marchia orientalis),将其封与巴本堡的利奥波德一世,附属于巴伐利亚公国,另在原卡兰塔尼亚地区成立大卡林西亚公国,后该国很快*成一系列小国。

1043年,阿达尔贝特击败匈牙利军队,将领地向东扩张到莱塔河,该河遂成为后世奥、匈两地分界线。此后,德国*量迁入,使得当地最终德语化。而东方马克之名也为古高地德语译名Ostarrîchi逐渐取代(该词首先出现于皇帝奥托三世签发于993年的敕文之中),之后,又逐渐音转为今日奥地利之名Österreichs。

1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脱离巴伐利亚管制,授予其小特权,并将东方马克之西直到因河的土地封赐予奥地利。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1192年,根据乔治堡和约(Georgenberg Pact),奥地利吞并施蒂里亚。1229年,利奥波德六世又获得卡尔尼奥拉的大部分领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但是,在1246年,腓特烈二世在同匈牙利作战时阵亡,未留儿子,其女婿巴登的赫尔曼六世也未能稳固自身的统治。

捷克统治(1251-1278)

1251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领地北起易北河,南抵亚得里亚海,一跃成为中欧强权之一。

1274年,鄂图卡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斗争中失败,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在选举中获胜。鄂图卡拒绝做效忠宣誓,遭到鲁道夫联合德意志诸侯对其讨伐。1276年,鄂图卡*放弃奥地利,1278年8月26日,鄂图卡在杜恩克鲁特战役中与鲁道夫展开决战,兵败身死。自此,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278-1806)

衰落与*(1282-1438)

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另封他人。1283年,二子之一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奥地利领地交与其子鲁道夫三世掌管。1308年,他被其侄士瓦本的约翰刺杀,其子腓特烈三世被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击败,丢失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和除奥地利之外的所有领地,成为普通诸侯。

1335年,奥地利公爵再次获得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1363年,提罗尔并入奥地利,今日奥地利疆域初步形成。1382年,奥地利获得的里雅斯特,取得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在1379年、1396年、1411年,哈布斯堡家族各继承者多次签订条约瓜分领地,将领地最终一分为三:下奥地利、内奥地利和上奥地利。

再次崛起与统一(1438-1519)

1438年,下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自其岳父西吉斯蒙德之处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以及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称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自此除1742年至1745年之间外,皇位再未落出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猝逝于军中,内奥地利的腓特烈三世继承其皇位,并成为其遗腹子拉迪斯劳斯的监护人,成功地使这个孩子继承了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1457年,拉迪斯劳斯早逝。经过激烈的争夺,匈牙利贵族马提亚·科尔温于1463年夺取了匈牙利的王位,他并且于1485年击灭下奥地利,迁都维也纳。

1477年,腓特烈三世设法安排其子马克西米连与勃艮第公国的孤女继承人玛丽联姻,获得了勃艮第的全部领地。1490年,匈牙利国王马提亚逝世,马克西米连收复下奥地利和维也纳,统一哈布斯堡家族领地。1491年,他与捷克兼匈牙利国王亚盖隆王朝的拉迪斯劳斯二世达成协议,如果他没有直系男性后代,则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继承其领地。

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马克西米连继位成为皇帝。1494年,他再娶米兰女继承人为妻,将势力渗入意大利。这招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率军入侵意大利。马克西米连遂与教皇、西班牙、威尼斯和米兰结成神圣同盟,对抗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1496年,西班牙女继承人疯女胡安娜与马克西米连之子菲利浦联姻。1516年,二人之子查理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同年,查理之弟斐迪南迎娶捷克兼匈牙利国王路易之妹,确立了两国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鼎盛时期(1519-1711)

1519年,查理登上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君主宝座,此时,他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卡尔五世、西西里的卡洛一世、那不勒斯的卡洛四世,尼德兰和西属美洲的统治者,以及其他许多小国的君主。他无愧为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封建领主。1522年,查理将奥地利诸邦以及家族在北意大利的领地分给其弟斐迪南,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钱仓尼德兰,还有西印度群岛,及帝国在意大利的领地分给其子西班牙的菲力二世。哈布斯堡家族*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1526年,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拉约什二世阵亡。斐迪南立刻根据先前的协定继承了捷克王位,并与奥斯曼帝国支持的约翰·扎波利亚展开匈牙利王位争夺战。1529年和1532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两次围攻维也纳。1544年,奥土达成协议,匈牙利分为三部分,西部由奥地利统治,中部由土耳其统治,扎波利亚之子日格蒙德则成为土耳其庇护下自治的特兰西瓦尼亚君主。

1554年,斐迪南又将奥地利领地一分为三:奥地利、提罗尔和施蒂里亚,交给三个儿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044258.html?si=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03

http://bk.baidu.com/view/36606.htm
百度百科,有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04

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时占据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古代罗马国家。罗马帝国史是古典奴隶制度在地中海地区达到最高度发展并最终走向衰亡的历史。通常把帝国分为前期帝国(前27~公元192)和后期帝国(193~476),有时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284)。
前期帝国 共和末期内战的胜利者G.屋大维按共和传统身兼一系列最高职位,实际上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尊号。奥古斯都采用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称号,故史称他所建立的*制度为元首制。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罗马由意大利境内的罗马公民占有特权地位的城邦,转变为包括各个行省的所有奴隶主共同统治的帝国。奥古斯都的长期统治,在帝国全境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开创了延续百余年的所谓罗马和平时期,为1~2世纪奴隶占有制在广大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其养子提比略(14~37在位)继位 。再后则由卡利古拉(37~41在位)、克劳狄一世(41~54在位)和尼禄相继为帝。从奥古斯都至尼禄,史称克劳狄王朝。该王朝不断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发展官僚体系,残酷*反对者。尼禄的挥霍无度和恣意妄为,引起公元66年巴勒斯坦发生犹太人的大规模和后来许多行省总督的拥兵自立。经过68~69年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由T.F.S.维斯帕西安(69~79在位)建立了弗拉维王朝。该王朝皇位也由皇帝亲属继承,提图斯(79~81在位)和图密善(81~96在位)相继为帝。他们进一步推行加强皇权、削弱元老院权力的*。图密善死后,M.C.涅尔瓦(96~98在位)继位,开创了罗马史上的安东尼王朝。这一王朝的多数皇帝都生于行省,因为有才干而由前任收为养子。M.U.图拉真当政时,继续推行对外扩张*,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哈德良当政时致力于加强皇权,整顿内政,使从奥古斯都开始的建立帝国官僚机构的工作最终完成。M.安东尼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极盛。他对外采取防御*,对内维持和平局面,加强行省的管理,整顿财政,兴修道路,促进了行省的繁荣和商业发展。马可·奥勒留当政时期,罗马帝国危机四伏。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入侵者虽被挫败,但罗马实力已显不足。192年皇帝L.A.A.康茂德(180~192在位)被杀,安东尼王朝告终。
后期帝国 193~284年间,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处于全面危机之中,史称3世纪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日益腐朽,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导致社会经济停滞和萎缩,政局陷于混乱状态。从塞维鲁王朝(193~235)起,帝国的统治开始动摇。L.P.塞维鲁(193~211在位)以提高军饷、优待士兵、贿买军队等手段维持自己的统治。其子M.A.安东尼努斯(亦称卡拉卡拉,211~217在位)即位后,为了缓和矛盾和扩大税源,于212年颁布敕令,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塞维鲁王朝覆灭后,政局陷入混乱,军团和行省各自拥立皇帝,互相残杀,出现所谓三十僭主,并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273),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272)。与此同时,奴隶和隶农遍及意大利和行省,尤以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声势浩大和持续长久。蛮族也大举突破边防,涌入帝国境内。
284年 ,近卫军长官G.A.V.戴克里先取得了帝国政权(284~305在位)。他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采用东方君主的宫廷朝仪,完全抛弃了残存的共和外衣。为了强化统治,实行四帝共治制,并进行行政、军事、赋税和币制改革。他残酷*了高卢和北非的,**教徒,对外积极作战,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他退位后,帝国又陷入帝位觊觎者的纷争之中。324年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统一帝国。由于帝国经济、文化重心东移,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把首都由罗马迁到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他在许多方面继续执行戴克里先的*,改组国家机构,扩充官僚体系;颁布一系列法律,竭力维护奴隶制度,使得奴隶和隶农的境遇更加恶化。为了利用*教巩固反动统治,君士坦丁一世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教的合法地位,使*教逐渐成为帝国的重要支柱。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从4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被压迫人民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再次兴起,北非也爆发了奴隶、隶农和贫民参加的阿哥尼斯特运动。378年西哥特*败罗马军队,继而于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进入北非,于439年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于452年侵入意大利,给西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遂亡。东罗马(拜占廷)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