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06:13
文言文中的“之”有多种词义,如:
动词。到……去;生出。
代词。他、她、它;这个、那个。
助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的”;改变主谓结构关系,取消句子性。
下面就你问到的《吴起守信》中的“之”做具体解释。
《吴起守信》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而止之食:就留他吃饭。之,代词,他,那位老朋友。
起不食待之:吴起不吃饭等待他。之,同上。
故人来,方与之食: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之,同上。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吴起不吃饭而等候着,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之,用法与前面三个不同,这里是助词,取消句子性,将“吴起不吃饭而等候着”这句话变成名词性结构,做“恐其自食其言也”的主语。
第四个“之”字比较难理解。这里用现代汉语做补充解释。
“你不吃蔬菜不好。”这个句子中,“你不吃蔬菜”是个的主谓句,用作“不好”的主语,显然是个病句,必须将“你不吃蔬菜”这句话变成一件事来说才可以做主语,如,“你不吃蔬菜(的毛病)不好”。文言文用“之”来实现,表述为:“尔之不食蔬,非善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06:13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06:14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①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②。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③食。起之④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吴起守信的故事节选自明代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翻译如下: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全文共出现了4个“之”,第①、②、③处的“之”都是代词,代指“故人”,也就是吴起的老朋友。第④个“之”是连词,这里是而的意思,“起之不食以俟者”整句翻译就是“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06:14
之
zhī
〈书〉往:由京~沪丨君将何~?
◆
之
zhī
〈书〉代词。
①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丨取~不尽丨操~过急丨言~成理丨取而代~丨有过~无不及丨反其道而行~。
②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丨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③这;那:~二虫丨~子于钓。
◆ 之
zhī
〈书〉助词。
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丨钟鼓~声丨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丨无价~宝丨缓兵~计丨千里~外丨意料~中丨十分~九。
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丨战斗~烈丨大道~行也,天下为公丨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06:15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如下:
1、施行、进展。例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出,生出,滋长。例如:
枝茎益大,有所之。——《说文》
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
3、去,到,前往。例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例如: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
译文: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例如: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
6、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例如: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译文:纣王命令推上法场,斩了他的老母亲。
7、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性,没有实际意义。例如: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我看见军队出城,却看不到军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