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0:34
《哎,大森林!》作者公刘,原名刘仁勇,1927年生,江西南昌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在北方》、《黎明的城》、《白花·红花》、《仙人掌》、《离离原上草》、《母亲枣长江》、《骆驼》、《大上海》、《梦蝶》、《公刘诗选》及叙事长诗《望夫云》、《尹灵芝》等。50年代前期,公刘带着天真的欣喜与青春的志气,在西南边疆引吭而歌,颂扬人民军队对祖国的忠诚,赞美兄弟民族的翻身,调子明朗、亲切而欢快,像一支牧笛在吹奏着晨曲。复出文坛之后,公刘不忘历史悲剧,时刻以警觉的目光关注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许多诗写得老辣、凌厉、深沉、冷峻,充满辩证观点与哲理意味。
《哎,大森林!》是诗人从张志新烈士的殉难地枣沈阳大洼凭吊归来,有感于烈士的残酷被害而写成的。这是一首愤世嫉俗、忧国忧民,蕴含着深刻的反思内容和对未来发出警诫的优秀诗作。诗的前一节,诗人以“大森林”作为象征物,用它来象征造福于人民的*党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诗人曾经捍卫过的“我之所爱”,是人民极为信赖的希望所在。可是“*”却使它如此快地抹杀了记忆,淡忘了历史,使饮恨的烈士继续饮恨,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对此,诗人极为困惑。他在发出“难道这就是海?!这就是我之所爱?!”的大声质问的同时,对“*”*的“喧嚣”,不停地“洗刷”和匆忙地“掩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第二节,诗人对本来是生机勃勃的事物竟然会变得“枯朽”、“*”表示极度的痛苦。这痛苦“既产生于寻求答案过程中,也产生于获得答案后”。最后一节,诗人出于对“大森林”面临灾难的危机感,及时地向世人发出警告:如果不及早引啄木鸟前来诊治它的病患,这儿“肯定要化作尘埃”。这“声音”是那么令人不寒而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极大忧虑,对十年浩动历史可能重演的高度警觉。
《哎,大森林!》用象征手法表现现实,用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用鲜明的对比展开议论,用拟人手法发出警告。诗中大量使用叠句以强化思想,强化感情。排比对偶的运用,也使诗篇节律整齐,音韵铿锵。特别是激烈词语的选用,并列递进句式的安排,使诗篇流荡着一种强烈的气势,更增强了它的战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