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1:51
“为了追求“真全面屏”,手机在功能和使用体验上做了许多让步。”
——非常解读
要问如今的手机有什么一致的追求?
答曰:全面屏。
手机厂商们不是在做全面屏就是在做全面屏的路上。
如今想买一个有额头有下巴的手机都只能去“古董”堆里挑,年轻手机们都以干净的“大脸”为美,有个刘海儿都要被嫌弃。
—
我们发现,在追求“真全面屏”的路上,手机厂商们绞尽脑汁,不惜提高成本,舍弃诸多设计和使用体验,依旧难以“全面”。
追求100%全面屏,难
何谓全面屏手机,严格来说,正面100%才能被称为全屏幕。但实际上,由于技术不成熟,市面上所谓的全面屏手机只是屏占比在85%以上的超窄边框设计的手机。
从手机的诺基亚时代,到触摸屏时代,手机的屏幕大小一直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手机品牌们对于屏幕的“大”显然执念颇深。越大的显示屏,意味着越多的信息显示。而越多的信息,也意味着越高的处理信息效率。
全面屏优化了视觉感受,也让手机具备更好的单手握持性,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随着2016年10月小米MIX发布,彻底引爆了全面屏这个名词。各手机品牌不甘落后,一时间国内充斥各种18:9的手机,都自称全面屏。
下巴可以一窄更窄,额头如果没有3D结构光也可以更小,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还有听筒都可以解决,然而“前置摄像头”却成了阻碍全面屏难以跨越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手机品牌们各显神通:
譬如vivo 和OPPO搭载了升降式前摄,这种逃避式的办法固然实现了全面屏,然而其产品不仅成本高还容易出故障。
紧接着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挖孔屏手机诞生,全面屏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屏幕上挖出摄像头的孔洞,取代以前的水滴屏,比刘海儿、水滴更美观,成本又比升降式低。
但手机要想真正进入“全面屏”时代,或许要等到屏下摄像头技术和高分辨率能够共存之后。据说今年会出现很多“真全面屏”手机,效果如何且拭目以待。
追求100%全面屏和优秀体验,更难
尽管追求100%的全面屏有难度,但并非不能实现。更难的是追求100%的全面屏,还要不舍弃体验。过去的这些年,全面屏的技术不成熟,为了追求“网红脸”,付出了许多代价。
解读君总结了一些用户反馈颇多的意见:
I.屏幕比例与视频比例冲突
首先,国际最佳视野的屏显标准是16:9,因此目前大多数视频在拍摄的时候比例也是16:9,非全面屏手机可以完美显示视频。
而全面屏手机屏幕比例大,当视频画面的比例小于手机屏幕的比例,在播放的时候就会向屏幕两侧补充黑边,旁边的字显示不完整。如果没有辅助画面铺满全屏的开关,这种尴尬只能用户默默承受。
还有不少用户表示,相比起16:9非全面屏比例,18:9的全面屏手机像是一条又瘦又长的“带鱼”,感觉并不好。
II.价格贵,技术挑战高
对全面屏手机来说,以往依附在屏幕边框上的控件(摄像头、听筒、天线、软件UI、指纹识别、距离感应器等等)都面临着技术挑战。
生产线革新、良品率降低都是避无可避的问题。因为成本高,全面屏的贵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仅贵,体验也差强人意。比如OPPO Find X、小米MIX3这类产品通过滑盖和升降的方式将传感器“隐藏”在屏幕下方。
看似惊艳的视觉冲击力带来的问题是:
屏幕指纹的识别率和速度倒退、前置摄像头素质的倒退、滑盖或升降结构的积灰及机械结构损坏风险,呼吸灯被取消、天线区域不断缩小带来的信号变差的风险。
再比如为了隐藏听筒,有些品牌采用微缝听筒的方案,超迷你的听筒不但音质不好,在嘈杂的环境*验同样不好。
III.易碎屏,易误触
买手机不但要好看,还要好用。
全面屏手机的不好用还体现在维修成本高。因为其没有屏幕边框的保护,抗衰跌、承压能力大为降低。而换屏价格之昂贵,大家都懂。
另一个不好用则体现在,由于正面几乎全部是屏幕,这使得全面屏手机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比如在打 游戏 的时候,握持手机的手指很容易误触到屏幕。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屏手机难“全面”:
一方面是手机实现“真全面屏”困难重重,一方面是“真全面屏”手机不得不在部分功能和体验上做一些让步,难以实现全面的“优秀”。
说到底,全面屏牺牲了很多成熟的体验,用尚不成熟的技术蹒跚而行。
对手机品牌来说,攻克全面屏技术或许很重要。但对消费者来说,是不是“真全面屏”有那么重要吗?解读君认为并不是很重要。
或许未来全面屏技术早晚走向成熟,但目前来看为了视觉而放弃体验和性价比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但被商家裹挟的消费者似乎别无选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