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窦唯,汪国真会成为敌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08

上个周末,刷屏的是汪国真和窦唯。

汪国真,作为前著名诗人,这一次是因为去世,被广为纪念。

窦唯,作为前著名摇滚歌星,这一次是因为“大叔邋遢地铁照”,被广为讨论。

如果硬要找到汪国真和窦唯的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流行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诗人汪国真出生于1956年,八十年代开始写诗,但那时的诗坛,是北岛、顾城们的天下,尚无汪国真的一席之地。汪国真因诗歌创作,风靡全国,是1990年代的事。

摇滚歌手窦唯出生于1969年,1988年加入尚在地下的黑豹乐队,1991年,签约魔岩文化。

在古代,诗歌就是用来歌唱的,宋词是典型的例证,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强,诗人和歌手分道扬镳,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诗歌和音乐是相通的,好的诗歌,可以歌唱,好的歌词,可以当诗读。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汪国真、窦唯的作品,我们不妨看一下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汪国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下面这首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窦唯,最能代表其九十年代精神的歌曲是其作词的《无地自容》。

人潮人海中 有你有我

相遇相识相互琢磨

人潮人海中 是你是我

装作正派面带笑容

不必过份多说 自已清楚

你我到底想要作些什么

不必在乎许多 更不必难过

总究有一天你会明白我

不再相信 相信什么道理

人们已是如此冷漠

不再回忆 回忆什么过去

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曾感到过寂寞 也曾被别人冷落

却从未有感觉 我无地自容

不再相信 相信什么道理

不再回忆 回忆什么过去

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HI YE HI YE

把这两首作品,放到1990年代的背景之下,汪国真是“我不去想”,窦唯是“相遇相识相互琢磨”,汪国真是“就勇敢的吐露真情”,窦唯是“装作一副正派模样”,汪国真是“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窦唯是“不再相信,相信什么道理”。

对汪国真的诗歌,不可否认,是一直存在争论的,有赞誉也有否定,谁也说服不了谁;而窦唯,每次出现在媒体中,也一样有赞誉有批评。就影响力而言,喜欢汪国真诗歌的,一般不会喜欢窦唯90年代的音乐,而喜欢窦唯音乐的人,也是不会喜欢汪国真的诗歌。可以说,汪国真与窦唯,构成了1990年代的精神分野。

媚俗,或者批判,这是摆在1990年代每一个知识分子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汪国真的诗歌代表了前者,撒向人间的,都是心灵鸡汤;窦唯的音乐(仅指1990年代的音乐)代表了后者,像一块石头,砸向了万马齐喑的旧世纪。


                         `◁ 窦唯、汪国真,以及给自己制造敌人的乐趣 ▷▶

在窦唯和汪国真的事件中,我感受最深的我们急切的站队意识,这或许是价值观领域越发紧张和接近*的原因。

文|梅雪风


最近出了两件事,让朋友圈似乎*了,很多人又玩起了割袍断义的游戏。

  第一件是有好事者拍摄了一张窦唯搭乘地铁的照片,照片上窦唯已完全没有了黑豹时代的风采,发际线严重后移,整个身形也随意膨胀成一个普通中年胖子的典型形状,被墨镜盖住的脸部似乎掩不住那种失败者脸上所惯有的颓废与自暴自弃。因为这张照片发一点感慨也是人之常情,岁月是把杀猪刀,一个风流才子,最终也难逃怪叔叔的命运,这抒情正当且自然。但很快就有人将之上升到价值判断层面,说窦唯不体面。这当然代表了一部分的心声,因为在这部分人的心目中,人的存在价值都来源于群体和他人的肯定,所以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流行价值观是照单全收的。

  在他们眼中窦唯是个失败者,因为参照系过于明显,他的前妻王菲贵为天后,貌美且多金,又活得如神仙般逍遥,偶尔现一下真身,就惹得俗众们芳心乱跳。另一参照系比如说汪峰,同为摇滚明星,却坐拥千万身家,平常搓麻娱乐身心,泡起妞来就能将白富美章子怡一举搞定。相形之下,窦唯似乎太矬了,虽然每年也有作品出来,却无人知晓,在北京这个奥迪都快成奥拓的城市,他的主要坐骑还是地铁。

  这种赤裸裸的成王败寇的心态,很快就激怒了那些没那么势利眼的同学们,纷纷撰文批驳这种被成功学*的想法,他们发出了最一致的怒吼,你们丫知道窦唯的价值吗?他新写的那些曲子你们知道它们的好吗?

  第二件事则显得调子悲哀得多,这两天汪国真死了,当然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不知道他,一个简单的比喻,他是九十年代的诗坛郭敬明。死者为大,现代人当然不会管这些他们认为的陈腐道德,一场似乎比窦唯事件更为浩大的辩论正徐徐拉开战幕。

  批判者认为汪国真贩卖的诗坛脑白金,是裹着廉价糖衣的毒草,这种虚假的矫饰的诗歌遗毒甚深,所谓正能量这种大而无当的东西,汪国真正是始祖。潜台词是这种人死了正好,哪里值得纪念。而支持方则认为汪国真确实在当时影响了一代人,你不能当时享了他的好处,现在却一提裤子翻脸不认人,做人要厚道。这时就像所有辩论一样,问题就被抛到一边去了,剩下的就是各种思维的花招,比如你别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自己审美能力低,但别把当年的我也算进去,基本上就开始踢裆使绊子的路数。

  这两件事,都挺让人郁闷的,但我郁闷的点都不一样。

  对于前一件事,我们初看到的是世俗价值观与理想主义的角力,但细看之下,里面却仍然是两种功利主义的对弈,前者当然明显,它是初级的,原始的,它就是土壕的哲学,有钱或者说钱能买到的东西是判断标准。后者则更隐晦,它和“我的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一样傲慢,它同样有着它的功利标尺,它把它寄希望于历史,它坚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合理的价位,他们用在历史上留名这种想象来抵销这种现世的焦虑。

  说实话,这两种价值观在我眼中是一样的,我更希望看到一种更随意的价值观,人生未必要活得有外界所认定的价值,或者说一个人的价值更应该来源于他自我的认定,而现在的讨论,似乎是,都是用外界标准去绑架窦唯。我更欣赏一些年轻人无所谓的话:我干什么,关你屁事。只有这样的人多起来,这个世界的参差多态才会成为现实,的自我才能成为可能。

  对于汪国真事件,我的感受更复杂一些。我跟汪国真毫无情感联系,年轻时作为一个死忠工科男,汪国真这个名字对我而言就如同火星一样大名鼎鼎却又毫无认识。所以对于汪国真的价值,根本无从谈起。我想说的是我小时候,我很喜欢李连杰,很喜欢他的《中南海保镖》,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当然能判断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但这并不防碍我喜欢它,因为它是青春的一部分。换一种说法是,如果说你对一个东西的喜欢完全来源于你的智力和理性判断,你这个人就太过无情,就像你喜欢一个姑娘,只是因为她漂亮知书达理一样无趣。情感的价值在于它超出了理性(实际这也是另一种功利)的判断。如果像一些朋友所说,要以现在对汪国真的认知,去抛弃曾经青春期的一场陪伴所带给你的一些情感,那未免太不人道了一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现在的辨论中的某种智力优越感。这种智力的优越背后我看到的是权力意识,一种在审美领域建立等级轶序的迫切需要。但这种价值上尊卑有序,是否真能引导审美情趣变得高尚,我们不得而知。

  在窦唯和汪国真的事件中,我感受最深的我们急切的站队意识,这或许是由于价值观领域越发紧张和接近*的状态使然,也或许是我们内在越发原子化的自我确认的需要。我觉得有一个朋友有朋友圈里一不小心吐露了天机,他说他根本没看到什么人说窦唯不体面,也不知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反击声。也许实情是这样的:在这个无聊的时代,我们太需要一个敌人,去抚平价值观空转所带来的空虚,去努力确认自己漂移着的位置,并用这种壮烈去营造属于自我的史诗。

扯淡完毕,拒绝辩论。因为除了工作,这两天还要抽时间去看美剧《绝命律师》。

作者梅雪风,媒体人,曾经《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现《大众电影》副主编。


无论站在哪边,我觉得都无可厚非,相对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及事件中都能很好的应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