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3 15:09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都有哪些?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详细技巧和方法我已经整理在下文了,有需要的来看看吧!下面是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阅读理解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繁杂,但是也不是凌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寻,下面我们从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第三部分:段落篇章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C、照应题目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文

  F、引人深思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九、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十、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快速背语文课文的技巧

  一、读熟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二、尝试背诵法。朗读三二遍后,就试着背。若背不出来,就打开课本看一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会背为止。

  三、分解背诵法。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层次一层次地熟读、背记。被分解成几部分或几个层次的内容能背下来了,再连起来整体背诵。

  四、摘关键词(提纲)法。把要背的课文中的关键词摘出,写在本子上,按关键词的提示,时而俯首闭目,时而张眼瞅书,自己考自己。

  五、背默结合法。自己认为已能背诵了,就默写一次;默毕,翻开书页自己校正。凡有错处或漏处,自己划上记号,重新背记。再背再默,再默再背,直到连标点符号也无误为止。

  六、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地画简笔画,让画助背。

  写好作文的技巧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 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