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未结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4:05



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对结婚年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古代的周朝,男人30岁结婚生子,女人20岁出嫁是很普遍的。这个说法来自《周礼地官媒氏》篇文章。如果这样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实行晚婚晚育*,但为什么会有古代女子15岁不嫁就要坐牢的说法呢?现在的校易搜带着疑问为大家解答。


在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尤其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较低。我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阜阳公主和北周高祖的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甚至更早,6岁结婚,8岁的汉武帝赵迪继位,娶了年仅6岁的上官安为皇后。


按照《礼记》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古代结婚年龄的一般标准是男性20岁,女性15岁。但朝代之间是有区别的,比如唐朝“男十五,女十三以上不得不嫁”;明代“男每十六,女每十四以上,听嫁。”


为了解决人口生育和男性结婚的问题,很多朝代都采取了强迫女性结婚的手段。比如在晋朝,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嫁人,否则*会强制她找对象。记录司马燕曾经要求一个女孩达到17岁。如果她父母不把女儿嫁出去,当地*会给她找个老公,强迫她嫁出去。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还有一条规定,如果一个女孩没有在合适的年龄结婚,就会触犯法律。如果她不及时结婚,她的家人会和她一起坐牢。《晋书武帝纪》就是这么说的“女人十*结婚,家里人就坐那。”现代有很多女生挑男朋友挑三拣四,最后把自己变成了“剩女”。那时候这样肯定不行,还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婚的初衷,虽然周思农可能是第一个增加社会人口的,但客观上解决了很多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先秦时期就有“官媒”。晋朝女子十七岁不嫁,好让*配。


在中国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宋书周朗传》说:“媒人,求同姓,求同姓。”王实甫公元《说文》年,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他们结婚了一辈子。中间有个媒人,这个媒人就是媒人。


以前男女没有媒人是不能结婚的。哪怕是私下订婚,他们也要请正规的媒人说“做媒”。先秦早期就是这样。比如《西厢记》的《诗经南山》中有一句话:“土匪时期,我儿子没有好媒”,道出了当时没有媒人能嫁的现实。


后来很多朝代都有法律规定婚姻必须有媒人,没有媒人就违反了当时的《婚姻法》。比如《氓》舒:《嫁给一个媒体》;舒:“为婚姻法,必有中介”。到了元代,这方面的规定更为详细,《唐律名例》:“媒人由当地长辈指定,护送忠妇,充当官吏。”意思是媒人不是万能的。他们必须由在当地威望很高的老人推荐。要挑选诚实守信的已婚妇女,报官登记,统一管理。


这种媒人是民间性质的,属于民营媒体。在古代,有一种官方媒体,即负责解决“剩女”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


官媒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直到清朝才有“官媒”。当时大量的“剩男”被送到。为了边疆的稳定,后继有人,办了很多官媒,为大量单身男人找老婆。一些农民军的妻女和逃离灾区的妇女,往往被官方媒体指定给某个“剩男”,让他们共同生活,繁衍后代。


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大,“剩男”们争抢“订婚钱”。如果不主动送,官媒甚至直接找“剩男”要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开官媒私下私奔,官媒经常在晚上“查墙”。所谓“墙”,是指小巷、角落等方便男女私会的地方。如果崔莺莺和张生被发现*私会,他们往往会被官方媒体赶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