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参观浏览的文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5:56

我们都知道,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作文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老师们普遍在思想上非常重视,可真正采取有效行动的却并不多, 我想是不是可以将各位老师写作教学经验归并成一个贴子, 以方便我们整理出一个系统的思路呢. 我先把论坛中其他老师的有关贴子先搬过来了.作文评改的新思路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写出文章作为每一次作文练习的终点,恰恰忽视了“改文”这一重要的训练环节。久之成习,自然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得失”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作文评改的改革,事实上是关系到整个作文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也是语文教学思想的改革在作文教学上的反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组织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根据“三主”的观点,作文评改也应该像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一样,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过程。作文评改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智能等等的关系。传统的评改方法,教师疲于奔民而学生无所事事,是作文评改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他又说:“改与写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叶老的话道出了批改作文的真谛,也切中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积弊。为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打破“老师命题学生做,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的那种传统教学的框框,逐步教会学生自改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变要老师包办代替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精心指导,培养自改能力 要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自改作文,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课堂内外下点苦功不可,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等准确、详细地让他们知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评改作文这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作文评改是以知识水平、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本身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全面,那么进行评改时便会感到无从下笔或力不从心。在评改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结合作文的文体,参照评改的要求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其将积淀的知识发挥出来,从而对作文进行评判。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评改作文的第二步是阅读文章。阅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系统地把握以后,地阅读习作。在阅读时可从以下六点做起:1.通过全文获得感性认识,看习作是否合乎体裁。2.看文章的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3.分析文章的主题是否突出、是否升华,是否游离、走题。4.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谋篇布局是否合理。5.分析文章的语言是否合体、准确、流畅。6.看是否有错别字,卷面是否工整。这样,评判作文就成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考查,迫使学生在评判中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审读自己的作文,从而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 三、紧扣“改”字,加强训练 一般的说,作文评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改题目。对于文题不符或题目过宽、过小、不新颖、不醒目的,需要改。2.改结构。文章结构不合理,过渡不自然,层次不清楚,呼应不妥当的,需要改。3.改句子。这是作文评改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许多学生造句的功夫较差,作文中语病较多,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批改时咬文嚼字,仔细琢磨,在实践中提高语言修养。四、把握“思”字,注重思维的培养 如果说作文是一种思维活动,那么作文评改便是对思维进行思考的又一项思维活动。作文评改,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因为作文评改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作文的思维活动应注重于对思维的顺序、思维的方式、思维的结构和思维的类型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具体的评改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文章的本体思维是否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即其思维的顺序是否连贯、思维的角度是否有所创新。例如评改一篇记叙文,应当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1.所叙事件是否沿着一定的轨迹在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跳跃、发生了偏离。2.事件的安排是否迂回曲折,有无波澜起伏之感。3.谋篇布局是否刻意求工,是否流于平淡。4.首尾行文是否点题、照应。5.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性格是否个性化。6.语言是否准确、流畅、形象、生动等。如此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在其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久而久之,他们作文的立足点就会站得高,思维也具有了深刻性。 五、注重写作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评改的另一个关键是“评”字。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这个过程已不是一种初步的写作,而是在占有一定材料基础上的再写作。它要以阅读、分析为前提,要对所评文章的内容、形式做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这就要求:1.写话中心突出,要有针对性。2.写话要主次分明,概括性要强。3.写话要注意连贯,表述准确。写话类似于材料作文,它要求学生在运用各种能力的基础上,综合思维结果,高屋建瓴,对习作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具体实践,落实评改行动通过精心的准备,在学生们对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等有了详细的了解后,教师就要付诸行动,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评改、自改的能力了。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着重谈谈互改作文(包括自改)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 首先,教师示范。教师可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原文照刻,在原文中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写上正确的字和修改成通讯的句子,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线,旁边加上简略的评语,指明其表达艺术技巧及作用。其它增删者采用修改文章常用的符号,最末写上总评,将这样一份评改样卷印发给每个同学。 第二,明确具体评改的要求与程序。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应明确告诉学生改的内容:1.很不妥当的题目;2.错别字;3.用错了的标点符号;4.病句;5.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6.添加必不可少的字词句、标点。评包括眉批、总评。眉批要求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多从正面肯定,全篇不少于三处;总评百字左右,要评文章对所给题目或材料的把握、主题的确立、材料的使用、结构的安排、详略的处理、表达技巧和语言修辞的运用、书写的态度和水平等八项中至少写出五项,也以正面肯定为主,同时指出其不足。 第三,试评同一文章,树立自信心。印发一篇学生作文,让学生试评试改,然后组织讨论,明确哪些地方应该改动、哪些地方应下评语。这样,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评改的程序和方法,自然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从中明确了自己评改的得失,以便今后扬长避短。 第四,老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确定相互评改的对象,每人评比三次以后再交换对象。 第五,教师抽查,了解作文和评改情况。除对原文和评改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就作一点批准外,一般只打出作文评改的分数。 第六,统一讲评。 第七,根据教师评讲重读自己的作文及评改,对评改持不同看法者征求老师的意见。一方面鼓励评改者经过认真思考上大胆地写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不同意见;一方面勉励同学们思考、吸取别人的建议,不理解可与同学们相互切磋,一般不会因评改而闹不团结,偶尔有一点争执,也非坏事,相反,这样倒能导致同学们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第八,学生自改。教师在课堂上把各自的习作发回作者手中,由本人在充分吸收老师和同学们的合理意见后,反复斟酌,认真修改,最后誊清定稿。 第九,张贴优秀的作文和评改得当的作文,以引导同学们阅读,并对照自己的作文思考。为达到最佳效果,关键是要选准“冒尖户”,激起千层浪。 总之,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然后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常常是学生们自己产生浓厚兴趣,勤作苦改而成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既改变了教师的无用功,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把批改、讲评作文的“世袭”领地转让给学生,让学生把自改、互改、讲评的多项活动变为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作文的真谛,激发其写作修改的积极性,真正掌握写作修改的本领,并将这种能力培养成习惯,终身受用。谈"画龙点睛"在写作中的作用 学生要写好作文,应做的事情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能否用好画龙点睛手法,效果大不一样。例如,有的学生写记叙文,思路清晰的很,叙事也有条理,刻画人物也很形象,写景状物也能抓住特征,但让人看了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这就犹如龙体画得虽好,但缺乏点睛之笔,味儿不足。事实上,必须有传睛妙笔,文章才有看头。那么,怎么样才能点好“龙睛”呢? 一要点出含义。有的记叙文就事谈事,立意平庸,读时一眼见底,感觉枯燥乏味。怎么样才能让人品出点味儿来,这就要从描绘的事物中写出蕴涵的思想。如有个学生写了《烈士陵园游记》,描写了红花的鲜艳,白花的素雅,表现了陵园的美丽,但缺乏思想性。我问他:“开在烈士陵园的花与其他地方的花一样吗?不同的环境表达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学生一经点拨,茅塞顿开。他说“我参观烈士陵园,写鲜花,只注意到它的美丽,忽略了特定环境。红花可以理解为烈士的鲜血,白花则象征着广大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此处的花确实不同于别处,它饱含了血泪和感情。”他把文章作了修改,点出了事物的含义,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二要点出深意。学生思想单纯,看问题容易片面,观察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看内里,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因此文章显得平淡,寓意不深。如在一次参观艺术节的菊花展后,有个学生在作文中描绘了各种菊花的风采:瘦弱纤细的“金钩挂月”;粗壮硕大的“金甲黄”;群星荟萃的“千头菊”。他还写出了展区的新颖造型——中国地形图,但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我在面批此文时,向他提示:为什么把花摆成中国地形图,你能揣摩摆花者的用意吗?他想了想,重新修改了作文,其中有这么几句:摆花者的用意是说祖国处处象花园,使看花者动情,把赏花的感受转变为报国的激情。这样一改,使文章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要点出新意。所谓新意,就是文章要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出新时期党的方针和社会新貌。社会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学生的思想认识跟上形势,文章才会写出新意。如有个学生在《市场见闻》中写缝纫师傅主动帮助顾客挑选布料,量体裁衣;家具商、电器商等亲自送货上门……于是得出这是“学雷锋,做好事”的结论。我看后问她:“以前营业员态度不好,现在服务热情,这是学雷锋做好事的结果吗?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呢?”经过点拨引导,这位学生认识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进行了我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引进了竞争机制。她变更了立意角度,把歌颂学雷锋做好事转为歌颂经济改革和党的方针。她改好作文后,深有体会地说:“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跟上形势的发展,作文才会写出新意,立意才会深刻。” 总之,写好文章秘诀在于画好龙后一定要点睛 关于写作,我个人认为,兴趣是关键,练笔是途径,读书是前提.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固定的二十分钟写日记的时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无一例外。这学期我接的是新组建的一个二年级新班,与已经有过一年写日记经历的平行班相比,我的孩子们的写话水平确实一定的差距。刚一开始我也有些着急,可一着急,就有些急功近利,孩子们开始惧怕每天的二十分钟写日记时间。我一看不行,赶紧调整心态,调整教学方案,降低要求,引领孩子们随心所欲进行说话练习:先确定一个主题,引领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然后在把他落到纸上,不管是一句、两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有新意的,都给予表扬鼓励,渐渐的,孩子们对说话、写话有了自信和兴趣,每天的二十分钟写话时间能愉快地度过。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凡是爱读书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当然落在纸上也很优秀。于是我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入手,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写好作文的几点体会 在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作文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然而,写作文对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一说起写作文,学生们便叫苦连天,教师也摇头叹息。怎样写好作文呢?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在训练学生作文上的一些体会,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指正。一、起步作文要教给学生写作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写句、段的经验,三年级时开始学习由句到段,由段成篇,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写清楚文章的重点段,次要的却又必须交待的文字又怎么安排;一个内容完了又怎么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等等细节问题。这时候我们老师要教给他们作文的基本模式。三年级上期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是一篇按游览顺序写的说明文,很有代表性,我们便要充分借助这篇文章教学生习作。这篇课文在写作上三大特点一是按地点转换顺序进行描述;二是在地点转换的时候利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进行自然段之间的衔接;三是对重点介绍的地方进行详写。为了配合写好这次习作,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县人民法庭,参观的时候要求学生带上笔记本,从进入大门开始仔细观察,包括进入大门之后的台阶,走上台阶之后进入一号法庭、二号法庭,法庭里面的布置,明显的标志等等,我们是看一处,说一处,记一处。回到学校之后再看着笔记上的提示,把刚才看到的东西自由口述(目的是理清表达思路),接着小组交流(目的是人人能说)。交流时提出按参观顺序进行交流的要求,想重点介绍的一处要说多一些;然后请同学站起来说,教师按学生表达顺序板书线索。接着全班同学看着板书再次口述表达,达到人人心中有数。这个时候咱们再按参观顺序把作文应该分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哪一段重点描述都弄清楚,最后才让学生书写。初次作文写出来几乎大同小异,但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是为了减少将来作文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在掌握了基本写作模式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学会写作手法的变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二、认真对待每次作文训练,充分做好习作前的准备,不搞突然袭击。教师要提前对作文内容了然于胸,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可以运用到本次作文中去,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强调某些写作特点,并做好小练笔;此外教师还要脱离教学参考书,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怎么写,能从哪些角度写,有哪些内容可选,有哪些写作技巧可用?教师首先拓展自己的思路,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以及和学生交流作文的时候才能及时给学生提出良好建议。学生要在作文之前准备某些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在四年级时,学生要写一篇关于一张照片的作文。我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翻看自己童年的照片,向父母了解当时照相的情况,选一张最有意思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分享童年的故事。同学们回家之后作了充分准备,后来到班上交流的时候非常踊跃,一个个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这种情况下叫学生写作文,并且根据学生情绪的兴奋劲儿,我即时宣布当堂评选出优秀作文并自己感情朗读的其中句段作为激励,。学生们一个个文思泉涌,下笔如行去流水,写作效果喜人。有的作文如写小发明,小实验可以叫学生回家动手操作,有的作文如写景的文章,可有针对性的安排搜集有关好词佳句等,让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心中已经有了说不完的话。三、充分运用好教材,将写作技巧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领悟并运用。教学生写作文如果只靠作文课来进行的话,一定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只是生硬地讲授写作技法,也不能写出好作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好教材。细心地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印象最深的是学习课文《壮丽的青春》一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英雄欧阳海的高尚品质,其次掌握文中许多描写危急情况时的词语。初看课文,我自己觉得不喜欢,这样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总感觉不那么真实。细看课文,我注意到了文章里一段很美的景物描写,看了之后,我在心里质疑:这里描写景物究竟有何意义?再细看,课文前半部分用了很多惊心动魄的词句说明英雄救列车时扣人心弦的场景,而后半部分用美好的景物在平静之中衬托出英雄无私的心灵。而让人流泪的正是这平静中的震颤。我的心开始颤动,激情自心底升腾,在家里读起来,直到把自己感动。第二天一进教室我便开始范读课文,特别把后面的景物描写浓墨重彩地读得特别凄美而有力量。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么一个年轻、美好的战士在这个美好地世界里原本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却永远离去了,是多么令人惋惜!他英雄的形象与壮丽的晚霞相互辉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6:02

我们都知道,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作文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老师们普遍在思想上非常重视,可真正采取有效行动的却并不多, 我想是不是可以将各位老师写作教学经验归并成一个贴子, 以方便我们整理出一个系统的思路呢. 我先把论坛中其他老师的有关贴子先搬过来了.作文评改的新思路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写出文章作为每一次作文练习的终点,恰恰忽视了“改文”这一重要的训练环节。久之成习,自然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得失”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作文评改的改革,事实上是关系到整个作文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也是语文教学思想的改革在作文教学上的反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组织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根据“三主”的观点,作文评改也应该像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一样,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过程。作文评改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智能等等的关系。传统的评改方法,教师疲于奔民而学生无所事事,是作文评改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他又说:“改与写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叶老的话道出了批改作文的真谛,也切中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积弊。为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打破“老师命题学生做,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的那种传统教学的框框,逐步教会学生自改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变要老师包办代替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精心指导,培养自改能力 要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自改作文,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课堂内外下点苦功不可,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等准确、详细地让他们知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评改作文这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作文评改是以知识水平、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本身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全面,那么进行评改时便会感到无从下笔或力不从心。在评改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结合作文的文体,参照评改的要求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其将积淀的知识发挥出来,从而对作文进行评判。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评改作文的第二步是阅读文章。阅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系统地把握以后,地阅读习作。在阅读时可从以下六点做起:1.通过全文获得感性认识,看习作是否合乎体裁。2.看文章的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3.分析文章的主题是否突出、是否升华,是否游离、走题。4.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谋篇布局是否合理。5.分析文章的语言是否合体、准确、流畅。6.看是否有错别字,卷面是否工整。这样,评判作文就成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考查,迫使学生在评判中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审读自己的作文,从而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 三、紧扣“改”字,加强训练 一般的说,作文评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改题目。对于文题不符或题目过宽、过小、不新颖、不醒目的,需要改。2.改结构。文章结构不合理,过渡不自然,层次不清楚,呼应不妥当的,需要改。3.改句子。这是作文评改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许多学生造句的功夫较差,作文中语病较多,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批改时咬文嚼字,仔细琢磨,在实践中提高语言修养。四、把握“思”字,注重思维的培养 如果说作文是一种思维活动,那么作文评改便是对思维进行思考的又一项思维活动。作文评改,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因为作文评改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作文的思维活动应注重于对思维的顺序、思维的方式、思维的结构和思维的类型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具体的评改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文章的本体思维是否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即其思维的顺序是否连贯、思维的角度是否有所创新。例如评改一篇记叙文,应当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1.所叙事件是否沿着一定的轨迹在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跳跃、发生了偏离。2.事件的安排是否迂回曲折,有无波澜起伏之感。3.谋篇布局是否刻意求工,是否流于平淡。4.首尾行文是否点题、照应。5.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性格是否个性化。6.语言是否准确、流畅、形象、生动等。如此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在其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久而久之,他们作文的立足点就会站得高,思维也具有了深刻性。 五、注重写作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评改的另一个关键是“评”字。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这个过程已不是一种初步的写作,而是在占有一定材料基础上的再写作。它要以阅读、分析为前提,要对所评文章的内容、形式做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这就要求:1.写话中心突出,要有针对性。2.写话要主次分明,概括性要强。3.写话要注意连贯,表述准确。写话类似于材料作文,它要求学生在运用各种能力的基础上,综合思维结果,高屋建瓴,对习作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具体实践,落实评改行动通过精心的准备,在学生们对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等有了详细的了解后,教师就要付诸行动,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评改、自改的能力了。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着重谈谈互改作文(包括自改)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 首先,教师示范。教师可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原文照刻,在原文中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写上正确的字和修改成通讯的句子,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线,旁边加上简略的评语,指明其表达艺术技巧及作用。其它增删者采用修改文章常用的符号,最末写上总评,将这样一份评改样卷印发给每个同学。 第二,明确具体评改的要求与程序。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应明确告诉学生改的内容:1.很不妥当的题目;2.错别字;3.用错了的标点符号;4.病句;5.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6.添加必不可少的字词句、标点。评包括眉批、总评。眉批要求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多从正面肯定,全篇不少于三处;总评百字左右,要评文章对所给题目或材料的把握、主题的确立、材料的使用、结构的安排、详略的处理、表达技巧和语言修辞的运用、书写的态度和水平等八项中至少写出五项,也以正面肯定为主,同时指出其不足。 第三,试评同一文章,树立自信心。印发一篇学生作文,让学生试评试改,然后组织讨论,明确哪些地方应该改动、哪些地方应下评语。这样,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评改的程序和方法,自然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从中明确了自己评改的得失,以便今后扬长避短。 第四,老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确定相互评改的对象,每人评比三次以后再交换对象。 第五,教师抽查,了解作文和评改情况。除对原文和评改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就作一点批准外,一般只打出作文评改的分数。 第六,统一讲评。 第七,根据教师评讲重读自己的作文及评改,对评改持不同看法者征求老师的意见。一方面鼓励评改者经过认真思考上大胆地写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不同意见;一方面勉励同学们思考、吸取别人的建议,不理解可与同学们相互切磋,一般不会因评改而闹不团结,偶尔有一点争执,也非坏事,相反,这样倒能导致同学们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第八,学生自改。教师在课堂上把各自的习作发回作者手中,由本人在充分吸收老师和同学们的合理意见后,反复斟酌,认真修改,最后誊清定稿。 第九,张贴优秀的作文和评改得当的作文,以引导同学们阅读,并对照自己的作文思考。为达到最佳效果,关键是要选准“冒尖户”,激起千层浪。 总之,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然后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常常是学生们自己产生浓厚兴趣,勤作苦改而成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既改变了教师的无用功,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把批改、讲评作文的“世袭”领地转让给学生,让学生把自改、互改、讲评的多项活动变为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作文的真谛,激发其写作修改的积极性,真正掌握写作修改的本领,并将这种能力培养成习惯,终身受用。谈"画龙点睛"在写作中的作用 学生要写好作文,应做的事情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能否用好画龙点睛手法,效果大不一样。例如,有的学生写记叙文,思路清晰的很,叙事也有条理,刻画人物也很形象,写景状物也能抓住特征,但让人看了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这就犹如龙体画得虽好,但缺乏点睛之笔,味儿不足。事实上,必须有传睛妙笔,文章才有看头。那么,怎么样才能点好“龙睛”呢? 一要点出含义。有的记叙文就事谈事,立意平庸,读时一眼见底,感觉枯燥乏味。怎么样才能让人品出点味儿来,这就要从描绘的事物中写出蕴涵的思想。如有个学生写了《烈士陵园游记》,描写了红花的鲜艳,白花的素雅,表现了陵园的美丽,但缺乏思想性。我问他:“开在烈士陵园的花与其他地方的花一样吗?不同的环境表达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学生一经点拨,茅塞顿开。他说“我参观烈士陵园,写鲜花,只注意到它的美丽,忽略了特定环境。红花可以理解为烈士的鲜血,白花则象征着广大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此处的花确实不同于别处,它饱含了血泪和感情。”他把文章作了修改,点出了事物的含义,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二要点出深意。学生思想单纯,看问题容易片面,观察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看内里,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因此文章显得平淡,寓意不深。如在一次参观艺术节的菊花展后,有个学生在作文中描绘了各种菊花的风采:瘦弱纤细的“金钩挂月”;粗壮硕大的“金甲黄”;群星荟萃的“千头菊”。他还写出了展区的新颖造型——中国地形图,但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我在面批此文时,向他提示:为什么把花摆成中国地形图,你能揣摩摆花者的用意吗?他想了想,重新修改了作文,其中有这么几句:摆花者的用意是说祖国处处象花园,使看花者动情,把赏花的感受转变为报国的激情。这样一改,使文章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要点出新意。所谓新意,就是文章要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出新时期党的方针和社会新貌。社会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学生的思想认识跟上形势,文章才会写出新意。如有个学生在《市场见闻》中写缝纫师傅主动帮助顾客挑选布料,量体裁衣;家具商、电器商等亲自送货上门……于是得出这是“学雷锋,做好事”的结论。我看后问她:“以前营业员态度不好,现在服务热情,这是学雷锋做好事的结果吗?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呢?”经过点拨引导,这位学生认识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进行了我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引进了竞争机制。她变更了立意角度,把歌颂学雷锋做好事转为歌颂经济改革和党的方针。她改好作文后,深有体会地说:“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跟上形势的发展,作文才会写出新意,立意才会深刻。” 总之,写好文章秘诀在于画好龙后一定要点睛 关于写作,我个人认为,兴趣是关键,练笔是途径,读书是前提.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固定的二十分钟写日记的时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无一例外。这学期我接的是新组建的一个二年级新班,与已经有过一年写日记经历的平行班相比,我的孩子们的写话水平确实一定的差距。刚一开始我也有些着急,可一着急,就有些急功近利,孩子们开始惧怕每天的二十分钟写日记时间。我一看不行,赶紧调整心态,调整教学方案,降低要求,引领孩子们随心所欲进行说话练习:先确定一个主题,引领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然后在把他落到纸上,不管是一句、两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有新意的,都给予表扬鼓励,渐渐的,孩子们对说话、写话有了自信和兴趣,每天的二十分钟写话时间能愉快地度过。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凡是爱读书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当然落在纸上也很优秀。于是我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入手,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写好作文的几点体会 在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作文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然而,写作文对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一说起写作文,学生们便叫苦连天,教师也摇头叹息。怎样写好作文呢?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在训练学生作文上的一些体会,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指正。一、起步作文要教给学生写作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写句、段的经验,三年级时开始学习由句到段,由段成篇,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写清楚文章的重点段,次要的却又必须交待的文字又怎么安排;一个内容完了又怎么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等等细节问题。这时候我们老师要教给他们作文的基本模式。三年级上期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是一篇按游览顺序写的说明文,很有代表性,我们便要充分借助这篇文章教学生习作。这篇课文在写作上三大特点一是按地点转换顺序进行描述;二是在地点转换的时候利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进行自然段之间的衔接;三是对重点介绍的地方进行详写。为了配合写好这次习作,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县人民法庭,参观的时候要求学生带上笔记本,从进入大门开始仔细观察,包括进入大门之后的台阶,走上台阶之后进入一号法庭、二号法庭,法庭里面的布置,明显的标志等等,我们是看一处,说一处,记一处。回到学校之后再看着笔记上的提示,把刚才看到的东西自由口述(目的是理清表达思路),接着小组交流(目的是人人能说)。交流时提出按参观顺序进行交流的要求,想重点介绍的一处要说多一些;然后请同学站起来说,教师按学生表达顺序板书线索。接着全班同学看着板书再次口述表达,达到人人心中有数。这个时候咱们再按参观顺序把作文应该分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哪一段重点描述都弄清楚,最后才让学生书写。初次作文写出来几乎大同小异,但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是为了减少将来作文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在掌握了基本写作模式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学会写作手法的变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二、认真对待每次作文训练,充分做好习作前的准备,不搞突然袭击。教师要提前对作文内容了然于胸,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可以运用到本次作文中去,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强调某些写作特点,并做好小练笔;此外教师还要脱离教学参考书,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怎么写,能从哪些角度写,有哪些内容可选,有哪些写作技巧可用?教师首先拓展自己的思路,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以及和学生交流作文的时候才能及时给学生提出良好建议。学生要在作文之前准备某些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在四年级时,学生要写一篇关于一张照片的作文。我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翻看自己童年的照片,向父母了解当时照相的情况,选一张最有意思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分享童年的故事。同学们回家之后作了充分准备,后来到班上交流的时候非常踊跃,一个个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这种情况下叫学生写作文,并且根据学生情绪的兴奋劲儿,我即时宣布当堂评选出优秀作文并自己感情朗读的其中句段作为激励,。学生们一个个文思泉涌,下笔如行去流水,写作效果喜人。有的作文如写小发明,小实验可以叫学生回家动手操作,有的作文如写景的文章,可有针对性的安排搜集有关好词佳句等,让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心中已经有了说不完的话。三、充分运用好教材,将写作技巧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领悟并运用。教学生写作文如果只靠作文课来进行的话,一定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只是生硬地讲授写作技法,也不能写出好作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好教材。细心地挖掘每一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印象最深的是学习课文《壮丽的青春》一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英雄欧阳海的高尚品质,其次掌握文中许多描写危急情况时的词语。初看课文,我自己觉得不喜欢,这样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总感觉不那么真实。细看课文,我注意到了文章里一段很美的景物描写,看了之后,我在心里质疑:这里描写景物究竟有何意义?再细看,课文前半部分用了很多惊心动魄的词句说明英雄救列车时扣人心弦的场景,而后半部分用美好的景物在平静之中衬托出英雄无私的心灵。而让人流泪的正是这平静中的震颤。我的心开始颤动,激情自心底升腾,在家里读起来,直到把自己感动。第二天一进教室我便开始范读课文,特别把后面的景物描写浓墨重彩地读得特别凄美而有力量。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么一个年轻、美好的战士在这个美好地世界里原本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却永远离去了,是多么令人惋惜!他英雄的形象与壮丽的晚霞相互辉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