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6:51
为了收集整理古歌,有时,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寨的地方,山坡荒野中的牛棚成了他夜宿的旅舍,自备的糯米饭团成了他的夜餐,月亮星星为他照明,蚊虫鸣蛙与他为伴……
有人说,在苗疆,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历史。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生息繁海衍的种子,是苗族人民歌唱生命的记录,是苗族历史的记载……不老的古歌,唱出了不老的人。不断的收集整理,他脑海中的歌越来越多,他记录下来的歌词也厚达几尺了。台江县境内的苗族古歌几乎被他全部收集完了,但他仍然没有满足。他深知,他收集的这些仅是古歌中很少的一部分,天下还有更多的古歌。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了走出台江县去收集古歌的漫漫“征程”。
“党告坳是传说中苗族迁入黔东南时各支系议榔分居的地方,一直是苗族人民心中的圣地。在老歌师故沙教他的古歌中唱道:
来到党告坳,
松继杀牯牛,
杀牛祭祖先。
大家多子又多孙,
子孙繁衍像鱼崽,
又要分往各处住。
……
为了寻找这一“圣地”,王安江来到了榕江县,一路探寻到雷山县,又从雷山县辗转到剑河县。一路上,他独步跋山涉水,睡牛棚,栖身稻草堆,一﹑二天吃不到饭是常有的事。古歌支撑着他.最后,他终于在四县交界的剑河县九仰乡巫两寨附近找到古歌中的“党告坳”,这个苗族人心中的圣地。在那里,他沐浴了本民族文化精华的甘露,弄懂了许多悬在他心中很久的谜。
十多年来,王安江除了奔走在黔东南各县外,还多次到黔西﹑毕节﹑安顺等地以及广西﹑湖南﹑云南等省,足迹遍及20多个县市的300多个村寨,行程达数千公里。十多年的奔波,几多艰辛,让人听之不觉心酸泪下。除了露宿﹑饿肚,最让他难忘的是爬车。有多少次他记不得了,有时他“混”上了火车,没有票,也没钱买,被查出来,列车长和乘务员得知他是一位农民民间文艺家,为收集整理古歌而不得不“行乞时,都深为感动,破例让他免费乘车。去年他去云南昆明,就是爬一辆运货的汽车去的。60多岁的年纪了,
爬在车尾,一路颠簸,那种艰辛和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些列车长﹑乘务员﹑车主感动之余,对他说:
“只要你愿意,免费送你上北京都可以。”有许多好心人也曾向他伸出了援手,给他饭吃,给他路费,使他在漫漫“苦旅”中,领略了许多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