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5:10
个性是人在各种场合下,在对待人或物体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习惯行为和倾向性。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其次是能力)。Erikson性格发展阶段学说(前3阶段),儿童个性和性格的特征:
(1)0-1岁婴儿 主要靠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需要得到及时满足→安全感→希望→对亲人产生信赖感,反之焦虑,不安和恐惧。
(2)1-2岁幼儿 随着运动发展,自主能力增加,例如想自己动手吃饭,东西掉了想自己捡,但习惯了细心护理的母亲并未意识到小儿如此迅速的变化,仍然经常代替或*小儿的活动。如:这不准摸,那不准动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小儿对自己有*力做任何事产生怀疑,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困惑感,相反父亲则常常没有这么耐心,他们多不大帮忙,实在有困难才帮助一下,父亲的这种态度对小孩自主能力和意志的培养有利,因此,这个时期开始,父亲就应多抽时间和小孩在一起。
(3)3-6岁儿童 主动性增加,当主动行为遭到失败会产生失望和内疚,他特别注意家人对他的评价,骂“笨”会刺伤自尊心,导致生活无指向性和目的性。有的家长总是将自己小孩的缺点和别人小孩的优点比较,这样会挫伤积极性。而这时家长应做的是:找原因,多鼓励,少提过高要求和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发展自信心都非常重要,过分要求性,小儿容易失败,反而助长依赖性,这点应引起重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5:10
活泼好动。有些家长常说,我的孩子争开眼睛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对了,这就是幼儿的特点,他们总是不停的做各种的动作,不停的变换活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活动引起他们的疲劳,而是单调而枯燥的活动引起了厌倦。正如上面的那位家长一样,一遍一遍的让幼儿重复那些古诗就让孩子学起来乏味了。孩子喜欢蹦蹦跳跳,走来走去,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我们了解这一特点就可以指导幼儿做一些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幼儿就会很高兴,并且会感到很自豪,但是承认过多的*或干涉或经常包办代替,则幼儿期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倾向。模仿性强,缺乏自信心幼儿模仿性强,很喜欢去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因此可以利用它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经验的孩子和老师特别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上课时候老师说:“看,明明坐的多好啊。”马上就会有很多的幼儿腰杆挺直,不必逐个让幼儿坐好。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很注意的严格要求自己,时间一长孩子很自然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5:11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精神和气质的全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论理观、道德观、信念、兴趣、能力等等,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形成不能完全排除先天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及主观的努力。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职业、个人努力等的不同,使每个人形成与其他人不同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点的总和便是个性特征。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从胎儿期就算起。父母的基因、母体的心理、生理素质都会影响到胎儿。这时期是*共栖阶段,胎儿靠母亲供给一切,母亲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心身发展。早期教育要从“胎教”开始的道理即在于此。从婴、幼儿期到12~13岁,一个人的个性就基本上有了雏形,一般到16岁左右个性完全定型,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 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将性格分为强型、弱型和中间型三种。 强型——好强、好胜、任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我说了算,暴躁,情感丰富强烈、自制力差;弱型——胆小怕事、敏感多疑、好幻想、有事不外露、积极性差、依赖性强、犹豫、孤僻好静;中间型——冷静、沉着、开朗乐观、积极性强、适应能力好、勇于克服困难、勇于解决矛盾、好活动、情绪稳定、有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