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07:52
最近继续2刷《大明王朝1566》,作为最好的国产剧,这一点毋庸置疑!刷久了,就开始琢磨,电视剧的剧情,跟真实历史相符吗?
作为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可以说与历史差别很大。咱们先看看几个关键的剧情。
改稻为桑是《大明王朝1566》里面最重头的一场戏。故事开头严党和清流派就围绕“改稻为桑”进行激烈的博弈,随后司礼监、沈一石、海瑞、胡宗宪、高翰文等都卷入这一漩涡,搅动了整个朝局。
“改稻为桑”的目的是弥补朝廷国库亏空。因为当时西洋人对东方的丝绸需求量很大,出价很高,所以向西方出口丝绸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是一笔好生意。
制作丝绸需要大量蚕丝,而浙江作为朝廷种桑大省产量严重不足,所以严党提出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因为种桑的收入远大于种田的收入,所以嘉靖就同意了这一看似完美的方案。就连科举正途出身的大才子高翰文都举双手赞成,并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策略。
然而,“改稻为桑”真正推行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这么顺利……
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改稻为桑”这回事。翻遍所有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都没有“改稻为桑”这个词。如果硬要扯,“改稻为桑”倒是与明初实行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有点关系,但是很牵强,其目的和概念也大不相同。
1368年,朱元璋曾发布硬性规定:
凡农民家有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如果有田十亩以上,则种植面积加倍。
这种做法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百姓衣食条件的作用。但是发展到后来,却让明朝的经济变得有些“脱实入虚”,甚至动摇了“以农为本”的立国根基。
《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开头,张居正就是内阁成员,任兵部侍郎。但是在历史上,嘉靖时期的张居正一直在翰林院供职,后来担任国子监司业,成为裕王的侍讲侍读。直到隆庆元年,张居正才进入内阁。
电视剧中的严世藩也一样,是朝廷的内阁阁员,任工部侍郎,被称之为“小阁老”。在严嵩年老力衰之后,严世藩成为事实上的严党核心。历史上的严世藩,单目失明,“短项肥体”,但是青词写得极好,严嵩经常让严世蕃代写青词,深得嘉靖心意。自始至终,严世藩都没有进入过内阁。
电视剧中的赵贞吉因为逢迎嘉靖会做官,被嘉靖钦点进入内阁,可谓平步青云。但是在历史上,赵贞吉并没有这么圆滑,恰恰相反,因他性格耿直、争强好胜,一直得不到重用。隆庆年间,赵贞吉才进入内阁,但是很快就因与高拱不和而致仕归乡。
《大明王朝1566》毕竟是小说,可以来源于历史,也可以不拘泥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