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0:36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原文: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翻译:我本将我的一片诚心向着明月,奈何明月却照亮着沟渠。表示心里属意的对象并不喜欢自己或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落花想要随着流水一同飘流,奈何流水却没有留恋落花的心思,比喻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
诗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琵琶记》为高明在处州录事任内写于丽水城内的姜山悬藜阁(今莲都区大院内)。清道光版《丽水县志》记载:“悬藜阁,在姜山,元高则诚撰《琵琶记》院本处。”
姜山曾为南宋抗金英雄姜授住地,是丽水历史名园。宋代大词人秦观被贬处州监酒税时,酒税署就设在这里。
在清代画家戴熙《姜山读书图》画页的序、跋中均提及此姜山为“宋余名宦乡”、“元著歌吟之处”,“元高则诚撰琵琶记于此山”。
《中国文学史》(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则认为《琵琶记》是他晚年归隐在宁波南乡的栎社时期完成的。而《温州府志》却认为“则诚属稿于括,断手于明(鄞)”,即初稿于丽水,最后完稿于宁波。此二地有份说,也是有道理的。
《琵琶记》作者为丽水的历史增添了光彩。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处州知府刘廷玑写过一首《咏悬藜阁》诗赞颂:“琵琶一曲写幽怀,自是千秋绝妙才。歌舞场中传故事,蔡邕真个状元来。”
《琵琶记》被称为元代南曲之冠。对这部作品,亦有种种说法。一说是高明曾有一位朋友叫王四,他与之友善,并劝他去应试功名。这位王四登第后即把妻子抛弃,而赘于不花太师家。对此高明恶之,作《琵琶记》以讽之。取“琵琶”头上四个王字,为王四之隐语。
元人呼牛为不花,故戏中谓之“牛太师”。但作品中的主人公蔡伯喈却并未弃亲背妇,相反是一个时刻怀念父母和不忘发妻的好人。他不肯赴试,父亲不从;他要辞官,皇帝不从;
他要辞婚,牛相不从,以此“三不从”来为他开脱,把负心归咎于客观环境,并且在最后以他一夫二妻大团圆作结,像是在正面教育,见不到有讽刺之处。四个王字之隐说似有附会。
另一种说法是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戏中写的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早在民间已有流传。高明改编时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变动,把背亲弃妇的陈世美式人物“蔡中郎”写成了好人,在舞台上树立“孝子贤妇”的榜样。
总的来看《琵琶记》成功地塑造了普通妇女赵五娘的光辉形象,同时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成就。从南戏发展上来看,是一部重要的作品,这是南戏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的转折点。
《琵琶记》作为一部戏剧,在艺术结构上也有突出成就。人物心理描写细致,语言运用也比同时代的南戏显得成熟,主要人物的语言更多地带有强烈的感*彩。这些都是《琵琶记》成为当时的优秀作品,并千古流传,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0:36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原文: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翻译:我本将我的一片诚心向着明月,奈何明月却照亮着沟渠。表示心里属意的对象并不喜欢自己或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落花想要随着流水一同漂流,奈何流水却没有留恋落花的心思,比喻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
诗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人生哪有完美,也没有持久的快乐,人生的道路上,大部分时间是不如意,只有偶然间的快乐,只有刹那间的芳华,能让我们留下点嘴角拉起微笑的记忆。——生命终究抵不过繁华落尽曲终人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0:37
意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在爱情里,你一点都不吝啬于付出,甚至为了对方,哪怕是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依旧在所不惜。你为爱付出,是希望被爱,只是到了最后,你的付出,却根本就换不来一点回报。
爱情里,似乎总有那么些人,即使不怎么付出,也依旧还是可以被爱,但同时却也有着那么些人,不管怎么用心付出,却也依旧还是得不到任何的回报。付出总是没有回报,这是对方不懂得珍惜你,也是你自己没有好好识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0:37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穷摇小说中都有。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以下为引语: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0:38
我本无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说,我好心提醒,你好心的帮助,你好心的为你着想。而你却无动于衷,并不放在心上。不尊重别人为你着想的心意。
经查阅:
出自: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引语:
《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头。
《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