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太公不用周礼而用殷商文明治理齐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3 15:30

齐长城

关于姜太公,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封神榜的缘故。但真实的姜太公并不是如《封神榜》中那样偶然和周文王相识,也并非如《史记》所记载的传说。实际上,周文王的祖父娶的正是姜姓女子,因此姜太公应该是在季历这一辈的人,是周文王的舅父辈,周武王的祖舅父辈,因此才被称呼为太公。

公元前1046年,武王击败帝辛后,姜太公被封在吕。吕这个封地不是在现在的山东,而是在现在河南南阳市附近。因为当时虽然周武王击败了帝辛,但殷国还存在,势力也大,并且殷人也不服周国,因此周武王封姜太公在吕,和周公旦的鲁、管叔的管、蔡叔的蔡等一起构成周国防卫殷国的防线。

公元前1035年,周成王成年,正式亲征,于当年发动攻打山东嬴姓大国的战争。公元前1034,周公旦和姜太公一起平定山东,灭了奄国、薄姑国、逢国等。应该是于当年,周成王把原奄国赐封给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把薄姑国赐封给姜太公。

根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到齐国国都营丘后,“?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在《史记鲁世家》得到验证:“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简礼从俗,就意味着姜太公接受了原薄姑国的殷商文明并以此来治国。

在CCTV关于2009年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家庄M18号墓葬中所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铭文:“厥祖甲齐公”。北京大学的李伯谦和清华大学的李学勤都认为,所谓的“祖甲齐公”就是齐国开创者姜太公。

那么现在来看看,在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之前,齐国国家的名号:

第一代:祖甲齐公(齐甲公):姜太公;

第二代:齐丁公:吕?常?/p>

第三代:齐乙公,得;

*:齐癸公,慈母;

第五代:齐哀公,不辰。

在举例几个商朝帝号来做比对: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己、祖庚、祖甲、廪辛、庚(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武庚等。

齐国前四代国君和商朝帝号都一样是采用天干地支。这就在事实上表明了姜太公是采用殷商文明来治理齐国,而不是采用周礼来治理。

从公元前1034年姜太公被封建国到公元前863年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齐国采用殷商文明治国171年而被中断。

Rolfmueller所复原的齐国国都临淄模型

为什么被中断呢?或者说为什么周夷王为什么烹杀齐哀公呢?根据在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家庄墓葬中所发现的祭天祭坛来看,应该是齐哀公由于170年的殷商文化影响,想要和周分庭抗礼,于西周之外。但这个计划被纪侯所发觉,并告诉了周夷王。于是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并派遣将军引掌管齐*事,立齐哀公的异母弟静为齐胡公。

齐胡公由于在营丘统治不稳,于是迁都到原薄姑国国都薄姑。齐哀公的同母弟山,率领营丘人攻打并杀死齐胡公,自立为君,并把国都从薄姑迁移到临?(现山东淄博市东北),是为齐献公。

迁都路线见下图

右下方点是原齐国都营丘中间点是临?左上方点是薄姑

最后,为什么姜太公不用周礼而用殷商文明来治理齐国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是在当时殷商文明的东夷国之中,是周分封国的最前线,如果不顺纳薄姑人的习惯而强行用周礼治理,不用几年,齐国就是不被灭国,也会体无完肤。

《史记齐太公世家》上两次记载表明了齐国极其需要稳定:一、“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周成王授予姜太公征伐之权,其实就是让他去攻打周边对周依然不服的东夷嬴姓国家――可如果齐国国内不稳,谈何攻打?

二、“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姜太公刚从河南南阳迁移到山东昌乐,嬴姓莱国就发兵攻打齐国,企图趁齐国根基未稳就灭了它。

玖巧仔所制作的春秋时期各国地图

因此综合上述两点记载,姜太公采用殷商文明治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迅速安抚薄姑人的反抗,使得齐国稳定和生存;二是能够降低周边嬴姓国家的仇恨度,减少嬴姓国家对齐国的攻打。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鲁国可以采用周礼来治理呢?原因有二:一、奄国被周成王击败后,“残奄”,即*迁大部分奄国人,加上部分奄国人南迁,奄国所留的人口不是很多;二、鲁国并不是处在嬴姓国家的前线,因为有齐国在前方拉仇恨,自己在后方乐得逍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