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海商法意义上船舶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21:39

我国海商法对船舶的定义是:海船和其它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船舶的法律性质,对于确定船舶的所有权范围,处理与船舶有关的法律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船舶的法律性质表现在:(1)船舶的拟人性。船舶的法律地位属于一种物,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而非主体,但它却是一种特殊的物。在法律上往往把船舶拟人化处理,即赋予船舶以自然人或法人的特征,从而具有了法律主体的一些属性,如船舶如同自然人和法人一样有自己特定的名称、有国籍、有住所,船舶发生拆解、沉没、失踪或行踪不明时,与自然人、法人一样,样进行注销登记。 (2)船舶的不动产性。根据民法理论,船舶属于动产。因为船舶的功能是在海上移动,并且不会因为移动而损害其经济价值,这就决定了它属于动产的范围。但由于船舶价值很高,体积又大,移转较难,作为运输工具,很少用作交易的对象,船舶所有人的变更也并不频繁,所以各国都将其按不动产处理在。在海商法中,对船舶的不动产处理主要表现在船舶登记制度和抵押权制度两个方面。 (3)船舶是国家领土的延伸。在国际法上,船舶被视为国家领土的延伸,是广义上的国家领土。在“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的国际法原则下,国际社会大多给予承认。特别是对于在海上发生的与船舶有关的争议以及在船舶上发生的纠纷,大多由船旗国管辖,形成了以船旗国管辖来解决海事法律冲突的准据法原则。 (4)船舶是合成物。船舶是由船体、设备和属具等物结合而成的合成物。船舶既然是合成物,在法律上就应作单一物来处理,合成物离开组成的各个物就失去其性,在法律上就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我国《海商法》第3条第2款特别规定:“前款所称船舶,包括船舶属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21: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对船舶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
  第三条 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其法律性质如下:
  1、船舶的不动产性。
  法律上将船舶作为不动产处理。
  (1)船舶的所有权需要登记。
  (2)船舶是领土的延伸。
  2、船舶的人格性。
  (1)船舶有名称,一经登记未经许可不得有更改。
  (2)船舶有国籍,无国籍或不悬挂一国国旗的船舶,在海上航行均不受法律的保护。
  (3)船舶有船籍港即住所。
  (4)船舶有失踪或行踪不明等问题。
  3、船舶是合成物。
  船舶是由船体(也称船壳)、船上机器设备、甲板、桅樯和船舱等两个以上个体所组成的统一物,各部分单独存在时都不能使船舶发挥其效能,即每一个体都不能脱离船舶这个整体而在法律上存在。强调船舶合成物的属性主要是从船舶作为海上运输工具的角度出发的,但船舶在法律上的这种不可分性并非是绝对的,也有例外,如为船舶保险时,因船舶的各部分有相对的使用价值而可仅就船体投保、就船体或属具分别投保。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