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古港的游览徐闻古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45

据清康熙《粤闽巡视纪略》记载,三墩“突起海中,号小蓬山”。不少人认为,这里的“小蓬山”誉指的是仙岛蓬莱。笔者对此虽未作过考究,不过在民间传说中,三墩确是被称为小蓬莱的。
传说除秦始皇外,汉武帝也是痴迷于求仙得道梦想长生的人。为寻访仙人,他曾一次又一次地东出海上,却无功而返。汉武帝不死心,改派手下*沿海南下寻仙。*乘舟搏浪,开始了艰难的寻觅。一天,舟至徐闻县讨网村(位于今南山镇二桥村、仕尾村一带)南面海上,心灰意冷的*顿时双目一亮。因为他们发现前面浩淼的海面上,凸现着三处绿色的小岛。时,风轻浪细,海面笼罩着薄雾,三处小岛似美女遮着纱巾,若隐若现,如幻如真,妙不可言,*疑为找到了传说中的蓬壶仙景,不由得心花怒放,脱口叫绝。此后,三墩就有了“小蓬莱”之称。
那天,天晴日丽。我们到了仕尾村海岸边。风微海静,脚下边,细浪软语。南望海面,波光掩映中“小蓬山”立现眼内。“小蓬山”由三个小岛组成,俗称头墩、二墩、三墩,合也称三墩。“小蓬山”近旁,另有一处叫屡时墩(亦名娄时墩)的沙洲。大海无垠,浪色如银,“小蓬山”和屡时墩似特意镶嵌于银海中的一串绿翡翠,岛色波光相映竞美,加上海鸟翔叫,舟影如画,把海湾点缀得煞是神妙迷人。难怪乎旧《徐闻县志》把这些洲岛称之为仙境三壶中的瀛洲,冠予“瀛岛联壁”的雅号,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小蓬山” 原先须乘船才能上去,现因为修铁路码头,筑有海堤伸接,头墩和二墩人可行涉上去。
“小蓬山”及屡时墩上林木撑翠,嫩草吐绿。旧县志记载三墩上有龙泉淡井,井水甘甜。那天,我们上了二墩,在树荫间青草上嬉风纳凉,听潮观景,非常惬意。墩边有神龟石,这里一堆,那里一群,形似乌龟,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动,令人啧啧称奇;据传,这些神龟石为人们茶余饭后留下了一串优美神奇的传说。墩边还建有宝塔式的灯桩,极为醒目。转面北望,南山村到港头村一带,青树抹黛中竖立着座座白色楼房,海岸曲伸中勾勒出恬美的海湾。可惜此地虽称瀛岛,却像清人诗句中所说的,“借问登瀛诸学士,何人到此得长生”!
仕尾村至二桥村一带,为汉代生活遗址。西汉设置合浦郡徐闻县后,其郡治及县治该设于此。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砖汉瓦汉陶器铜器等文物。那天,我们在觅古寻踪中浏览了疑为古城堡遗址的台地,观看了古时遗下的、说法不一引人遐思的巨型“石槽”、“上马凳”等,令人遗憾的是大量文物已流失,另有一些为各级博物单位所收藏,未能当场大饱眼福。
仕尾、二桥、南湾村一带,为一角状陆地(岬角),前伸入海。在这陆地两侧,各有一古港口,东侧系三墩港,西侧是港头港,这两港一带就是名闻遐迩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遗址之一。《汉书?地理志》中载述,汉代朝廷派出的贸易船队,从“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句中的“徐闻”,指的就是眼前的港口。二千多年前汉王朝的船队携带丝绸、黄金等物,正是从眼前的港口启航,争流赶潮,犁波破浪,浩浩荡荡,最远航程到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与沿途东南亚、南亚诸国进行举世闻名的丝绸等贸易及友好交往,用惊人的智慧、毅力和罕见的文明,辟出了一条灿烂的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沿仕尾村、二桥村海岸边观看,只见港头港和三墩港“港门”相连。港头港宽而长,内港伸入陆地,据村民介绍,过去伸接旧下田村,长约三、四公里。三墩港也不短,纵深二公里左右。双港并列,“港门”外有“小蓬山”阻浪,内港有两旁陆地挡风,加上港深而长,可集结停泊大量船只,古人选择此地作为与海外进行交通贸易的丝路始发港,可谓慧眼识宝。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议论,由今及古,抒发着思古之幽情,眼前幻化出西汉时的情景:港里,舸舟多如浮叶;海面上,商船往来穿梭;岸上,城郭屹立,房舍翘脊飞檐,鳞次栉比;岸边,货堆如山,人群熙攘,其中有达官贵人、大商富贾、服装怪异的域外人……好一幅繁忙热闹的古港图!可惜斗转星移,今日的古港已非昔日面貌。现港头港和三墩港的内港已被开垦为农田,港头港的一截还被辟为盐田,双港只有“港门”地带供船只抛锚,印证着昔日的繁荣和辉煌。令人称奇的是,在一些生态环境已遭破坏的今天,三墩港外港至南山村边,还长着一片葱茏的红树林,苍翠欲滴,这是否预示着这一带古港将梅开二度,永葆春光呢?
不错,现新修的粤海铁路通道已开通,铁路终点站的北港及轮渡码头就建在古港一侧的南山村边港湾中。这是一处新型的、目前中国最大的外海港口。观游此地,可见蟠堤锁浪,栈桥凌空曲伸;每天,车来轮往,列车若铁龙翔渡,别有一番景致。丝路始发港的进一步开发,此地将活画出一幅古代和现代相结合、古味和新意和谐统一的最美图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