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13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
扩展资料:
汉代的蔡伦出生在贫苦人家,从小就缺吃少喝,经常饿得前胸贴住后背。父母以为,与其全家一起饿死,倒是不如让他留条活命,于是就将这个心肝宝贝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是个黑心烂肝的家伙,他为了捞钱发财,竟将小蔡伦的生殖器割掉,高价卖到皇宫里去做了太监。
小蔡伦痛不欲生,天天啼哭。有个老太监发现了,问他为什么伤心。
“这样男不像男,女不像女,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活着有什么意思,我只想死。”蔡伦泣不成声地回答。
老太监是过来人,自然同病相怜,便好言相劝说:“从前,有个叫司马迁的,很有学问,前程似锦。可是,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惹恼了皇帝,也被割了生殖器。就像从天堂下到了地狱,他更是觉得生不如死。可是又想:白白死去,岂不是糟蹋了这一肚子的学问?倒是不如发愤写书,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于是便广泛搜集资料,日日夜夜著述,终于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
蔡伦一听,哭脸变成了笑脸:“我知道司马迁,也很钦佩他,连做梦都在读他的《史记》哩,可哪里找得到啊!”
“想读书就好!”老太监非常高兴,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皇宫里的藏节多得很哩。”他转身扛来了一大捆竹简,用手指着它,又说:“你就学习学习司马迁,好好读读他的《史记》吧。”
蔡伦认真苦读,如醉如痴。同时又不禁想道:一部《史记》就是一大捆竹简,可见用它写、读、运、藏都非常闲难,除了皇帝、*,平民百姓是很难沾上边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蔡伦试着将竹简加宽、削薄,以求减轻它的重量,增加它的容量。可是,八字还没有一撇,它就裂了、碎了。此路不通啊!
蔡伦没有就此止步。他全神投入,茶思饭想,日夜琢磨。一天,他面对着正在磨面的石磨出起神来:把麦粒磨成面,然后既可做成很大的馍馍,又可摊成薄薄的饼子。那么,对于竹简,是否也可以这么处理呢?他试着将竹简装进磨眼,只听“嘶嘶啦啦”直响,却怎么也没有磨碎,更没有成粉——又失败了!
蔡伦仍不甘心,他又把竹节和破布、旧鱼网等放在石臼中,挥舂用力,一下,两下,三下……坚持舂个不停,终于成了渣、成了粉。然后泡在水里,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层薄膜,真的像是薄薄的煎饼。轻轻揭下来,贴在墙上,晾干,再在上边试着写字,只觉非常光滑流畅,而且转眼间墨迹就干,和竹简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蔡伦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所造的纸。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造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蔡伦造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13
扩展资料:
汉代的蔡伦出生在贫苦人家,从小就缺吃少喝,经常饿得前胸贴住后背。父母以为,与其全家一起饿死,倒是不如让他留条活命,于是就将这个心肝宝贝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是个黑心烂肝的家伙,他为了捞钱发财,竟将小蔡伦的生殖器割掉,高价卖到皇宫里去做了太监。
小蔡伦痛不欲生,天天啼哭。有个老太监发现了,问他为什么伤心。
“这样男不像男,女不像女,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活着有什么意思,我只想死。”蔡伦泣不成声地回答。
老太监是过来人,自然同病相怜,便好言相劝说:“从前,有个叫司马迁的,很有学问,前程似锦。可是,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惹恼了皇帝,也被割了生殖器。就像从天堂下到了地狱,他更是觉得生不如死。可是又想:白白死去,岂不是糟蹋了这一肚子的学问?倒是不如发愤写书,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于是便广泛搜集资料,日日夜夜著述,终于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
蔡伦一听,哭脸变成了笑脸:“我知道司马迁,也很钦佩他,连做梦都在读他的《史记》哩,可哪里找得到啊!”
“想读书就好!”老太监非常高兴,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皇宫里的藏节多得很哩。”他转身扛来了一大捆竹简,用手指着它,又说:“你就学习学习司马迁,好好读读他的《史记》吧。”
蔡伦认真苦读,如醉如痴。同时又不禁想道:一部《史记》就是一大捆竹简,可见用它写、读、运、藏都非常闲难,除了皇帝、*,平民百姓是很难沾上边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蔡伦试着将竹简加宽、削薄,以求减轻它的重量,增加它的容量。可是,八字还没有一撇,它就裂了、碎了。此路不通啊!
蔡伦没有就此止步。他全神投入,茶思饭想,日夜琢磨。一天,他面对着正在磨面的石磨出起神来:把麦粒磨成面,然后既可做成很大的馍馍,又可摊成薄薄的饼子。那么,对于竹简,是否也可以这么处理呢?他试着将竹简装进磨眼,只听“嘶嘶啦啦”直响,却怎么也没有磨碎,更没有成粉——又失败了!
蔡伦仍不甘心,他又把竹节和破布、旧鱼网等放在石臼中,挥舂用力,一下,两下,三下……坚持舂个不停,终于成了渣、成了粉。然后泡在水里,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层薄膜,真的像是薄薄的煎饼。轻轻揭下来,贴在墙上,晾干,再在上边试着写字,只觉非常光滑流畅,而且转眼间墨迹就干,和竹简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蔡伦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所造的纸。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造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蔡伦造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14
蔡伦 东汉桂阳(衡阳耒阳)人,字敬仲.和帝时,为中常侍,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龙亭候.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技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时有“蔡候纸”之称.《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伦生活在东汉和帝时候,他是桂阳人,桂阳就是现在的湖南来阳一带.在蔡伦出生的几十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这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东汉初年到汉和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都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纸张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后来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他还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因而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大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造纸技术很复杂,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蔡伦之前,劳动人民已经用植物纤维来造纸了.所以我们不能说纸是蔡伦发明的,但是也应该肯定蔡伦对改进造纸技术是有很大贡献的.
蔡伦带领工匠改进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他提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来做原料,也是造纸技术的一大进步.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的还是废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产.至于用树皮做原料,更是一个新的发现.后代人用木浆造纸,就是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成功,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此,纸才有可能大量生产,给以后书芨的印刷创造了物质条件.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6:14
大约在1900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姜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没有好用的纸,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