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在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和安顺、毕节等地区聚居着的210多万布依族人民,他们在农历腊月三十过年。相传在洪荒年代,家境贫寒的孤儿古杰,去海里钓得一尾鲤鱼,准备回家过年。因鱼太美丽,舍不得吃。后来,鱼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爱上勤劳勇敢的古杰,变成一尾鱼游到人间。不久他俩成了亲。古杰在腊月三十杀猪、打粑粑、烤酒以庆贺。以后,布依族村寨每逢这个新春节日或其他喜庆日子都打铜鼓,以示庆祝。
散居在铜仁地区和江口、天柱等地的土家族人民,是以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便是腊月二十八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提前一天。他们过年有三种传说,而最流行的是在明嘉庆33年年关,朝廷调土家兵出征于苏松,按路程计算,等不得过年就要出发,才能按时赶到目的地,为让出征官兵过了年再走.就决定提的一天过年,故又称过赶年。
在苗岭以南,都柳江上游,聚居着的27万多水族人民,他们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 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在黔南、黔东南自治州和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地区,居住着56万彝族人民,他们在农历十月初一过年。过年这天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身穿节日盛装的彝家代表,手捧精制的牛角酒杯,向来贺年的亲朋贵客敬酒,然后举行赛歌、摔跤、跳芦笙舞、斗牛斗鸡等活动,使宾主共享彝族佳节的欢乐。
居住在从江、荔波、榕江、黎平一带的瑶族人仅2万多人。他们是在农历五月二十九过年。瑶语称达努节、祖娘节。过年期间备上酒肉,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相走访。还要吹芦笙、唱歌跳舞,举行庆祝活动。
居住在安顺、普定、毕节、黔西、遵义等地的约6万多仡佬族人是在农历腊月三十过年。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贵州各族人民过年的共同特点是:有迎客待友、品食美味和互赠礼品的习俗。而以敬酒表达心意,有的还唱“酒歌”、“敬酒歌”,表达人们热情好客及对客人的真挚友谊,有的身穿节日盛装,尤其在服饰、头饰及文体活动等方面都具有民族民间的风韵,给节日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过年时大街小巷,村头寨尾,正是千家欢笑,万家灯火,爆竹声声,使人世间寄托着深深的祝福!
热心网友
嘿嘿 我们过年其实和南方人过年一样,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放炮啊,要是在乡下还要跳舞,杀猪之类的,
热心网友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贵州过年特色风俗有:客家年、跳花节、打侗年、侗戏等。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2、跳花节:农历正月间,会迎来长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节。周边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们纷纷盛装打扮自己,汇聚在跳花场上,以歌舞狂欢过节。
3、打侗年:贵州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在农历年底,家家户户就红红火火忙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贴春联等。
4、侗戏:侗族过年也喜欢看戏,在新春期间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侗戏。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之后,新春演出都会在夜晚,方便戏班的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散戏后去“行歌坐月”。
热心网友
除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一样外,大多数城市过年都没有多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