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东周战国末年时时期,被秦国灭亡后的韩国移民的吗?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史书载,韩氏部族为周武王后裔,迁入晋国后被封于韩原。《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在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于韩原故城也。”今陕西韩城县境内。遂以封地为姓,始有韩氏。

韩氏自春秋初期在晋国开始发展,至战国后期由于地狭国弱,在六国中率先为秦所灭,历时数百年。

春秋时期韩氏作为卿族,经韩献子、韩宣子执政晋国,韩氏势力发展迅速,封邑范围逐步扩大,实力也随之增长,以至于后来三家分晋而韩有其一。

此后,韩国作为一个国家步入战国时期。在战国二百多年期间,七国为了增加国土,扩大疆域,之间互相攻伐。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南下渡过黄河突袭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攻占韩国全境,韩国灭亡。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河南禹州)。

关于战国韩国遗民的下落,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移民现象,也就是说,当地的民众基本还在原地生活。

至于大韩*,其国名起源于古时朝鲜半岛南部的部落联盟“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

在中国东汉、三国时期,中原政权称“三韩”为“韩国”。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这也是朝鲜半岛政权第一次被称为“韩国”。

此后,朝鲜半岛很多政权尽管都不用“韩”这个国号,但是其别称还是“韩”或“三韩”。

综上,战国时期的韩国,其疆域在今山西河津东北。据《韩民族文化漂流》认为,韩国祖先来源于中国长江下游的百越文化。

其次,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建立时间为公元前403年。而17年10月,朝鲜高宗建立大韩帝国,朝鲜半岛国家的正式国名出现“韩国”。

1919年大韩*临时*成立于中国上海,尽管改变政体,但继续沿用“韩国”的国名。1948年8月15日起,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名被定为“大韩*”,简称韩国。

再次,历史记载上,至今还没有发现韩国起源于战国时期韩国的任何相关记载,且考古发现同样未能证明。

热心网友

这个没有什么关系,这个韩国是1948年左右才成立的,与那个韩国没有什么关系,那名字都差不多,但是不能够给搞混掉,历史上的韩国,它是由原来的晋国*而成的,他是被秦国灭亡,中国灭亡以后的话,他们就也展开过复国,比如说是张良,他就是多次发动了袭击秦始皇的事件,至于韩国其他的人,肯定有的被迁移了,有的在原地,迁移肯定也是往长安的方向迁移,以便更好的管理,所以的话不可能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

热心网友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三圣”之一箕子,带着家族5000余人,悄悄地离开了中原,到达了朝鲜。武王封箕子朝鲜。朝鲜经过几千年朝代更替,二战后朝鲜内战,南朝鲜,就是现在的韩国。
东周列国时期,“三家分晋”其中一方:诸侯韩国(周威烈王*承认的),本来是晋国的大夫,和现在的韩国没有任何关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