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物的网络解释是:待物有求于外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iwù,是指有求于外物。
待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待物详细内容】
⒈接纳外物。引《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成玄英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⒉指有求于外物。引《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又何求於外物?”成玄英疏:“当分名足,不待於物也。”⒊对待他人。引《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⒋泛指待人接物。引《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宋书·武帝纪中》:“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唐孔颖达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
二、综合释义
接纳外物。《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成玄英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指有求于外物。《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又何求於外物?”成玄英疏:“当分名足,不待於物也。”对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泛指待人接物。《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宋书·武帝纪中》:“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唐孔颖达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待物[dàiwù]对待他人。《晋书.卷六.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对待事物。晋.挚虞〈公为所寓服议〉:「周礼作乐于刑厝之时,而着荒政十二,礼备制待物。」
三、汉语大词典
(1).接纳外物。《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成玄英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2).指有求于外物。《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又何求于外物?”成玄英疏:“当分名足,不待于物也。”(3).对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4).泛指待人接物。《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宋书·武帝纪中》:“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于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唐孔颖达疏:“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
四、其他释义
1.接纳外物。2.指有求于外物。3.对待他人。4.泛指待人接物。
五、关于待物的造句
1、明公推诚待物,物亦归心;若用猜忌,去霸业远矣。
2、孔子不止学识渊博,待人待物更是时刻以仁义为上,品行高洁,德高望重,引人称道,是卫道者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智者。
3、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理念下,追求一颗包容的心与一种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居功自满的境界,以平常心温和待人待物。
4、且不说接人待物方面,超越常人的表现,就是这个孩子明澈的双眼所透露出来的智慧,就让韩彧霆非常满意。
5、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之情。
6、对于曹智来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是穿衣戴帽,接人待物,礼仪规范。
六、关于待物的诗句
迟暮襟怀亦唯将对人的爱转移为接物待物日久愈明物之怡情尤胜于人之恣欲噫 待物气如春 无私待物器权衡 无私待物器权衡 好看新诗待物华 未尝以色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