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遗嘱的有效约定及无效遗产处理。遗嘱需由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被继承人真实表示意愿,且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受欺诈、胁迫立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或伪造也无效。无效遗嘱可分为部分和全部无效,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生效和执行。根据无效部分的具体内容,遗产分配有所不同。若遗嘱全部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处理遗产。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遗嘱如何约定有效
民法典规定,订立遗嘱的被继承人有民事行为能力、遗嘱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武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遗嘱的实质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二、遗嘱无效遗产应如何处理
遗嘱无效,可以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两种情况。遗嘱无效的部分,并不影响或停止遗嘱其他部分的生效及执行。
在部分无效的情况下,根据这一无效部分不同的具体内容,对遗产要作出不同的处理。比如,倘若遗嘱所处分的是立遗嘱人和其他人的共有财产,那么,其他财产共有人有权要求他所得的份额,而只付给遗嘱继承人相应的份额。又如,遗嘱中若对缺乏劳动能力而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没有留下必要的财产份额,那么在财产分配中,必须先行扣下这部分人必要的份额,剩余的遗产才能按照指定的内容执行。
如果遗嘱全部无效,死者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遗嘱的有效约定需满足订立遗嘱的被继承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对于遗嘱无效的情况,可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两种情况。部分无效时,需根据无效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遗产处理,如共有财产的分配和保障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的份额。若遗嘱全部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处理死者的遗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