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蠕形住肠线虫_蛲虫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2024-04-08 来源:年旅网

蠕形住肠线虫:别名蛲虫,为线虫纲、尖尾科、住肠线虫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1758年命名。雌虫的产卵活动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性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虫体附着局部肠粘膜的损伤,可致消化功能紊乱或慢性炎症。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防治:讲究公共、家庭、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虫卵可被全部杀死。

世界性分布的常见人体寄生虫,感染通常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感染率更高。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科目分类:其他 ;生存环境:农田 ;颜色分类:白色_褐色 ;居住环境:两栖 ;最大体型:1cm ;性情分类:危险 ;寿命年限:2年 ;适宜温度:37℃±1℃ ;食物饲料:寄生

蠕形住肠线虫形态特征:

体长1cm左右。成虫细小,乳白色。虫体角皮具有横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体两侧角皮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片唇瓣。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雌虫虫体中部膨大,尾端直而尖细,其尖细部分约为虫体长的1/3。生殖系统为双管型,前后二子宫汇合通入阴道,阴门位于体前。雄虫微小,体后端向腹面卷曲,具有尾翼及数对乳突,生殖系统为双管型,泄殖腔开口于虫体尾端,有1根交合刺。

蠕形住肠线虫生活习性:

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多很快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并向肠腔下段移行。在肠内低氧压环境中,虫卵一般不被产出或仅少量被产出。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开始大量排卵,虫卵被粘附在肛周皮肤上。排卵后的雌虫多因干枯死亡,但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蠕形住肠线虫饲养方法:

生存力极强,虫卵在室内可存活3周左右。在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内和玩具、衣被上均可查到活性蛲虫卵。在儿童的指甲垢中亦可查见虫卵,这是造成相互感染和自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复感染的原因。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等部位寄生。虫体借助头翼、唇瓣的作用,附着在肠粘膜上,或在肠腔内呈游离状态。成虫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

蠕形住肠线虫雌雄分辨:

雌虫比雄虫大很多,约1cm左右,雄虫极为微笑,只有3mm左右。

蠕形住肠线虫繁殖方式:

虫卵卵壳无色透明,有两层壳质,蛋白质膜光滑,极为细小,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壳内细胞多已发育至蝌蚪期胚。虫卵在肛门附近发育,约经6小时,卵壳内幼虫发育成熟,并蜕皮1次,即为感染期卵。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皮肤发痒,当患儿用手搔抓时,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食入再形成自身感染。感染期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上,经吞食或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人受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