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伏贴时间贴多久撕下来

2022-08-08 来源:年旅网

摘要:三伏贴是结合针灸、经络及中药学,以中药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贴三伏贴时间为每年的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当然,伏前和伏后也可以贴,用来加强效果。不过,针对不同的病症,三伏贴也有不同的配方。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下三伏贴配方和三伏贴制作的相关知识吧。

贴三伏贴的时间

三伏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按照三伏天的时间决定的,一般来说三伏贴从入伏开始贴,到出伏都可以贴。在这段时间都可以进行贴三伏贴,一般每伏贴敷3次,大约需贴敷9次为宜,具体分为伏前培元贴、初伏贴、中伏贴、末伏贴、伏后加强贴,不过具体贴敷的时间和次数以及频率,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可。

具体贴三伏贴时间视情况而定。三伏贴第一帖有两个时间,一种是在初伏前10天开始贴敷,一种是在初伏当天进行贴敷的,有具体对症的人群可以在伏前开始贴敷,之后每一伏贴一次,伏后再做个加强贴,这样贴敷的效果会更好,当做养生贴敷的人群可以在初伏当天开始贴敷,然后中伏、末伏定期贴敷,养生保健。

三伏贴贴多长时间撕掉

1、成人的贴敷时间是4~6个小时。

2、而儿童每伏贴1~3次,三伏共3~9次,每次根据儿童年龄贴1~4小时不等。

3、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确定贴敷时长。

4、一般来说,年龄低一些的孩子一般是2小时,年长的孩子是3~4个小时。

5、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三伏贴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4~5小时,8~12岁3~4小时,3~8岁0.5~2小时。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体虚易感冒人群。

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型胃病、慢性结肠炎、腹泻以及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

妇科疾病

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宫寒症、带下量多等。

风湿骨病

各类风湿病、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肩颈腰腿痛等。

其他

免疫力低下、小儿遗尿、老年慢性前列腺肥大等。

三伏贴是如何制作的

选取药材

首先根据处方将药材粉碎、过筛。粉碎的药材必须达到100目的粉碎标准,每个粉碎后的中药颗粒直径不能超过0.15 毫米。粉碎后还要“过筛”,只有被“筛过”的药粉才可入药,因为过筛后的药粉均匀度提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榨取姜汁

根据药方,要往药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生姜汁(榨出的姜汁颜色金黄鲜亮,辛辣的姜味扑鼻而来)进行调和。由于治疗病种的不同,有的药贴还需要用黄酒或醋作辅料。

调和辅料

蜂蜜按照比例混合在姜汁中。

和坨

最后将姜汁蜂蜜混合物倒入药粉中和成药团。

压制药饼

擀面杖压制药膏成药饼状检验药饼厚薄是否均匀。

三伏贴常见配方

慢性阻塞性肺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前三天进行贴敷治疗。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哮喘三伏贴配方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治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药饼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临用前将药饼放于消肿止痛贴上湿贴肺俞、百劳、膏肓或檀中穴,约4-6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备注:没有麝香时可用公丁香替代。

寒症无痰哮喘:细辛5、白芥子6、元胡6、制甘遂3,共为细末。姜汁调和湿贴肺腧,定喘穴。

寒有痰哮喘:皂荚3、白芥子6、元胡6、细辛6,共为细末。姜汁调和湿贴肺腧,定喘穴。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

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消肿止痛贴上湿贴于穴上。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对症处理。

风湿性关节

药物: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取穴选择:肩周炎选肩三井。肘关节曲池、尺泽穴。下肢及膝关节选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肩关节也可用疼痛通用方加姜汁调和。

高血压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过敏性鼻炎三伏贴配方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胃病三伏贴配方

遇寒则痛:生附子、苦丁茶、炮川乌、白芷、白胡椒共为细末,大蒜汁贴上脘穴和足三里。

遇热则痛:连翘,檀香共为细末,姜汁调和湿贴中脘足三里。

感冒三伏贴配方

阳虚感冒:制附子,肉桂取6克,蜂蜜调和贴双肺腧12-24小时。

风寒感冒:炙麻黄,白芥子,细辛,杏仁,干姜共为细末,蜂蜜调和贴肺腧大椎穴。

申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