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标权合理使用的规定

2023-09-16 来源:年旅网

商标的合理使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商标合理使用是指未经允许,基于正当目的使用权利人的商标的合法的事实行为。该行为不视为侵权。《如何界定商标的合理使用》,《中华商标》,2002年第3期。)而人们平常所提到的商标的合理使用主要是商业性使用,这就是狭义的商标合理使用。商标法赋予商标权人积极使用商标的权利,同时又赋予其排除他人妨害其商标权的权利,但是这种排他权利并非漫无边际的,其排除妨害的范围应该仅限于禁止他人将商品用于标识商品来源的作用上,而不能禁止其他方面的使用。这就是对商标专用权的限制.即商标的合理使用。商标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商标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一)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

(二)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三)缺乏显著特征的。”这里就产生了疑问,既然商标都具有显著性,怎么会与通用名称、描述性用语相重合呢?这只是理论上的设计而已,在现实生活中词汇资源毕竟有限.具有显著性的词汇更是稀缺,难免发生撞车现象,而且相类似的词汇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本不符合显著性要求的商标,比如“北京”饭店、“青岛”啤酒、“五粮液”酒、“两面针”牙膏等等已经注册成功;再加上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展到相似的标识上。使商家在使用文字和图形对其商品进行描述或者说明时很容易受到掣肘,所以建立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非常有必要。如前所述,仅仅使用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或者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由于缺乏显著性,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一般不予注册。但倘该名词、图形等经过使用而逐渐具备了新的意义,足以标示商品的来源,而消费者也广泛承认其是某商品的特定标志时,那么就因为有第二含义而获得了显著性,当然应该受到商标法的保护,准予注册,上文提到的“北京”饭店、“青岛”啤酒、“五粮液”酒、“两面针”牙膏等皆为适例。正因如此,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但是当这些具有第二含义的说明性文字、图形、记号取得商标权之后,并不能阻止他人以第一含义的方式使用该文字、图形或记号,也就是说这类商标仅仅在第二含义的范围之内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使用人使用该用语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时.商标权人就不能就该原始含义的文字主张专属权.来排除他人的使用。在美国曾经有一个案例,商家将“FishFi”(“FishFi”字面上有“炸鱼、煎鱼”之意)的字样用于油炸食物的塑料混合粉末包装上,“FishFi”商标权人认为该使用行为侵犯其商标权。法院审理认为“FishFi”是说明性词语,“FishFi”商标仅仅在第二层含义的界限内才受到保护,被告使用FishFi词语不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并未侵害原告使用在相关商品上的“FishFi”商标。原告不能就这一词语的第一含义主张专属权,排除被告的使用。因此法院判决被告胜诉。(参见:《论商标之合理使用》,《全国律师》,1997年11月。)上述就是我对商标权合理使用的规定进行的简要阐述,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