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天快来了,许多怕冷的人买了各种各样的保暖的物品,尤其是对于经常手脚冰冷的人来说,充电暖宝宝可帮上了大忙。充电暖宝宝发热原理是利用过饱和溶液结晶放热产生热量。不过暖宝宝虽好,电暖宝的危害也不容小视,使用不当或购买到劣质产品会出现爆炸,烫伤,引发皮炎等病症,因此使用暖宝宝要注意安全使用。下面介绍充电暖宝宝的危害与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一、充电暖宝宝发热原理
充电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利用过饱和溶液。在某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可溶性是不变的,例如食盐在水的可溶性在室温时是36g/100mL水。当溶液中的浓度与其可溶性相等时,这种溶液便称为饱和液;而当溶液的溶度比其可溶性还要高的时候,这种溶液便称为过饱和溶液。暖手袋里的液体就是过饱和溶液醋酸钠。由于过饱和溶液的浓度太高,当扭曲金属的时候,所产生的轻微震动便足以使溶质结晶,变成较稳定的固体。然而,这个过程是放热的,所以暖手袋开始暖起来。只要把充电暖宝宝放入沸水中加热约10分钟,凝结了的溶质便会再次溶解;这是由于在高温下,溶质的可溶性增加。在溶解的过程中,溶质进行吸热反应,再次成为过饱和溶液。
工作原理是在固体电热饼的基础上改进的,采用电极式加热方法,优质控温与热熔断器双重温控保险。正常情况下袋内液体温度达到65度时温控器会自动切断电路,停止加热;而一旦温控器控制失灵,热熔断器切断电源,终止加热,需更换新产品,请不要尝试修复。
二、电暖宝有什么危害
1、电极式暖宝宝充电中爆炸
据了解,市场销售的充电式暖宝宝按发热原理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极式暖宝宝,另一种是电热丝式暖宝宝。其中,电极式暖宝宝早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但是一些网店里依然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电极式暖宝宝的工作原理是在暖宝宝中装有正负两个电极,直接和袋中的液体接触,通电后,溶液就带电加热,其升温效果很快,但在升温过程中,液体膨胀较快,容易引发爆炸。而电热丝式电暖宝中有一个绝缘体线圈,摸上去体积比电极式发热体明显要大,与电极式暖宝宝相比,其升温速度也要慢一些。
在一项关于电极式暖宝宝的实验中,充电加热过程中,随着电极的不断消耗,暖宝宝被撑大,先是充电接口处发生变形,当充电持续了16秒后,暖宝宝不断膨大,里面的液体很快将暖宝宝的外皮撑破,冒着热气的液体喷溅而出。
2、低温烫伤
无论是电极式暖宝宝还是电热丝式暖宝宝,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低温烫伤,即皮肤长时间与低温热源接触,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虽然烫伤面积不太大,但是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在此前曾就暖宝宝的低温烫伤做过相关实验,实验显示当电极式暖宝宝充电时间8分钟后,其温度可以达到71℃。而皮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就有可能被烫伤。
3、诱发皮炎
电暖宝的危害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暖宝宝使用时间如果过长,会使皮肤中的水分大量流失,从而变得干燥、瘙痒,导致皮肤过敏、诱发皮炎。因此老年人或者干性皮肤者要特别注意,在使用暖宝宝御寒时也要注意补充水分。
三、充电暖宝宝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充电时可以轻轻摇动袋身,避免袋内水温不均,让袋内水温均匀;热水袋表面不能用锐器刺压,强力摔打,以免破裂、漏液造成伤害,如出现破损、漏液现象绝不能再充电使用。
2、在使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把盖拧紧,在热水袋外面最好套一个防护套,防止水流出来烫伤。
3、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时间不要太长,热水袋应放置于脚旁10厘米处,而且不是脚上;最好是睡觉前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取出来。
4、现在热水袋的品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选择知名的牌子,绝对不要买“三无”产品。同时还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更好地了解产品特性,比如说明书写着的“严禁在注水一半和不排尽空气的状态下充电加热,以免发生袋体胀裂等不安全事故”、“充电过程中必须做到人走电源断”等。
5、在使用充电暖宝宝时应定期打开袋子上的塑料小孔盖子,将空气排掉;在对充电暖宝宝进行充电时,人应远离;避免让小孩接触到充电暖宝宝,以免发生危险;充电前可以轻轻摇动袋身,让袋内水温均匀;充电暖宝宝表面不能用锐器刺压,强力摔打,以免破裂、漏液造成伤害,如出现破损、漏液等现象,绝不能再充电使用;使用当年购买的充电暖宝宝,避免因电线老化等原因造成安全隐患。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