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血干细胞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液系统中的成熟细胞寿命极短,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干细胞需要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适时的补充血液系统各个成熟细胞组分。同时在损伤、炎症等应激状态下,造血干细胞也扮演着调节和维持体内血液系统各个细胞组分的生理平衡的角色。1961年Till JE, McCulloch EA用小鼠体内脾结节方法第一次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八十年代后,Weissman等多个实验室相继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分离出高度纯化的不同阶段的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是通过细胞表面标记Lineage Sca-1c-kit或者细胞代谢方面的特性(侧群细胞)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实现的。九十年代通过引入CD34这个细胞表面标记区分小鼠中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短期造血干细胞。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基于SLAM家族分子(CD41,CD48和CD150)进一步富集造血干细胞,SLAM分子在造血干细胞的表达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品系的实验小鼠。人HSC表面标记研究也同步发展,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人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为LineageCD34CD38。
二、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成分之一,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最起始细胞,又称造血多能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胚胎肝、外周血及脐带血中。它既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又具有进一步分化各系统祖细胞的能力。近代输血就利用这两种能力,对受血者用放射或大剂量化学药物使其免疫系统受抑再输入献血者的造血干细胞,让它在受血者骨髓内“定居”下来,分化增殖,这即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BMT),胎肝造血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及脐带血造血细胞移植。
BMT是临床最常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分为同基因BMT(SBMT)、异基因BMT(ALLO-BMT)及自身BMT(ABMT)三种类型。前两种主要用于肿瘤性血液病,遗传性血液病及某些代谢性疾病,而自身BMT多用于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脐血可用于同基因或异基因移植,也可用于自身造血重建,凡符合BMT适应症的病均可用脐带血移植代替。
人胎肝造血细胞临床应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胎肝细胞输注(FLCI),另一种是胎肝移植(FLT)。胎肝细胞用于临床由于取材方便,输注安全,不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故显示一定的前景。外周血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报道有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与骨髓、胚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外周血肝细胞移植的优点是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早;放射线的敏感性低,受体内植入率高;自身外周血残存肿瘤细胞比骨髓少;采集方便、不需骨髓穿刺,易被接受。 由于移植免疫学的进展,人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已成为细胞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造血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是什么
大部分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髄系白血病(AML)以及慢性髄性白血病(CML)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造血干细胞异常相关。CML是最经典染色体易位导致造血干细胞恶变的一类常见白血病,其他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由祖细胞直接恶变而来。造血干细胞最先获得染色体易位等主要的致病突变,但并不影响其分化为正常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能力,当染色体易位的造血干细胞或者其分化下游的细胞获得第二次打击之后,就会引发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微环境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如前列腺肿瘤细胞会模拟造血干细胞的分子信号,进入造血微环境,并引起造血干细胞表达谱的改变迫使造血干细胞离开,也可以通过表达造血细胞迁移相关的分子离开造血微环境,最终导致肿瘤的转移。
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实体瘤的治疗中,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主要应用于常规治疗失败或复发难治以及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四、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影响有哪些
生理无损健康。
人体血液中有多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都是有寿命的,多则 120 天,少则 36 小时,不断新陈代谢。它们均来自于一种始祖细胞,我们称它为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可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 1-2 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适龄、健康的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会促使骨髓把储备的白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使血细胞的生成,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留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内,这是一种红色的海绵状组织,被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长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变成黄骨髓。此种变化是由于成人不需要全部骨髓参加造血,部分骨髓造血已经足够补充所需血液。当身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又可以变成红骨髓而继续进行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