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讲到如何控制蜜蜂分蜂,那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蜜蜂发生分蜂的原因。只有搞清楚蜜蜂分蜂的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分蜂。
促使蜂群发生分蜂热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蜂群中的蜂王物质不足、哺育力过剩以及巢内外环境温度过高。控制和消除分蜂热应根据蜂群自然分蜂的生物学规律,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综合管理措施。如果一直坚持采取破坏王台等简单生硬的方法来压制分蜂热,则导致工蜂长期怠工,并影响蜂王产卵和蜂群的发展。其结果既不能获得蜂蜜高产,群势也将大幅度削弱。
选育良种
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控制分蜂的能力有所不同,并且蜂群控制分蜂能力的性状具有很强的遗传力。因此,在蜂群换王过程,应注意选择能维持强群的高产蜂群作为种群,进行移虫育王。此外,还应注意定期割除分蜂性强的蜂群中的雄蜂封盖子,同时保留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中的雄蜂,以此培育出能维持强群的蜂王。
更换新王
新蜂王释放的蜂王物质多,控制分蜂能力强。一般来说,新王群很少发生分蜂。此外新王群的卵虫多,既能加快蜂群的增长速度,又使蜂群具有一定的哺育负担。所以,在蜂群的增长期应尽量提早换新王。
调整蜂群
蜂群的哺育力过剩是产生分蜂热的主要原因。蜂群的增长期保持强群,不但对发挥工蜂的哺育力不利,而且还容易促使分蜂,增加管理上的麻烦,增加了蜂群的饲料消耗。因此,在蜂群增长阶段应适当地调整蜂群的群势,以保持最佳群势为宜。蜂群快速增长的最佳群势,意蜂为8~10足框。调整群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抽出强群的封盖子脾补给弱群,同时抽出弱群的卵虫脾加到强群中,这样既可减少了强群中的潜在哺育力,又可加速弱群的群势发展;二是进行适当的人工分蜂。
改善巢内环境
巢内拥挤闷热也是促使分蜂的因素之一。在蜂群的增长阶段,当外界气候稳定,蜂群的群势较强时,就应及时进行扩巢、通风、遮阳、降温,以改善巢内环境。蜂群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不可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适时加脾或加础造脾,增加继箱等扩大蜂巢的空间;开大巢门、扩大脾间蜂路以加强巢内通风;及时饲水和在蜂箱周围喷水降温等。
生产王浆
蜂群的群势壮大以后,连续生产王浆,加重蜂群的哺育负担,充分利用工蜂过剩的哺育力,这是抑制分蜂热的有效措施。
组织双王群饲养
双王群能够抑制分蜂热,所维持的群势更强,主要是因为双王群中蜂王物质多和哺育负担重。由于蜂群中有两只蜂王释放蜂王物质,增强了控制分蜂的能力,因此能够延缓分蜂热的发生。双王群中两只蜂王产卵,幼虫较多,减轻了强群哺育力过剩的压力。
多箱体养蜂
多箱体养蜂是周年用2~3个标准箱体进行育子的饲养方法,除了育子区外,根据流蜜期需要还可以加数个继箱贮蜜。这样组织管理的蜂群巢内空间大,蜂王产卵和工蜂蜜的位置充足。蜂群内只要有一只优良的蜂王,蜂群就很少产生分蜂热。
蜂群增长阶段的主副群饲养
主副群饲养是强弱群搭配分组管理的养蜂方法。2~3箱蜜蜂紧靠成一组,其中一箱为强群,群势约8~10足框,为蜂群增长最佳群势,经适当调整和组织到了流蜜期成为采蜜主群。另1~2群为相对较弱的蜂群,主群增长后多出最佳群势的蜂子不断地调入副群。当蜂群上继箱后,培育一批蜂王。蜂王出台前2~3天,在主群旁边放一个空蜂箱,然后从主群中提出3~4框带蜂的封盖子脾和蜜脾,组成副群。第二天介入一王台。等新王产卵后,不断地从主群中提出多余的封盖子脾充给副群,以此控制主群产生分蜂热。
多造新脾
凡是陈旧、雄蜂房多的,以及不整齐的劣脾,都应及早剔除,以免占据蜂巢的有效产卵圈。同时可充分利用工蜂的泌蜡能力,积极地加础造脾、扩大卵圈,加重蜂群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控制分蜂热。
毁弃王台
分蜂王台封盖,蜂王的腹部开始收缩。蜂群出现分蜂热后,应每隔5~7天定期检査1次,将王台毁弃在早期阶段。毁台只是应急的临时延缓分蜂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毁台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解除分蜂热。如果一味地毁台抑制分蜂,则蜂群的分蜂热越来越强,最后可能导致蜂群建造王台并逼迫蜂王在台中产卵后,就开始分蜂。
蜂王剪翅
为了避免在久雨初晴时因来不及检査,或者管理疏忽而发生分蜂,应在蜂群出现分蜂征兆时,将老蜂王的一侧前翅剪去70%。蜂王剪翅后发生分蜂,蜂王必跌落于巢前,分出的蜜蜂因没有蜂王不能稳定结团,不久就会重返原巢。
剪翅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蜂王的胸部轻轻地捏住,右手拿一把锐利的小剪刀,挑起一边前翅,剪去前翅面积的2/3。
提早取蜜
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取出巢内的贮蜜,有助于促进蜜蜂采集,减轻分蜂热。当贮蜜与育子发生矛盾时,应取出积压在子脾上的成熟蜂蜜,以扩大卵圈。
(以上图文信息均来至互联网,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