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洪灾过后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2024-07-16 来源:年旅网

 洪灾过后,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洪水灾害后,由于饮食饮水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蚊子、苍蝇大量繁殖、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因此,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一、洪灾后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小知识

(一)霍乱: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二)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三)伤寒、副伤寒: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四)病毒性腹泻:主要症状为排出黄色水样便,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呕吐和腹泻症状比霍乱轻,但对婴幼儿具有较大的危害。

(五)甲型肝炎:儿童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不振、不爱动等表现,部分病人起病时常有发热,此时做化验检查会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如为黄疸型肝炎,则同时还伴有小便赤黄、眼巩膜变黄、全身皮肤变黄等症状。如达到重症程度,还会出现高烧、频繁呕吐、重度腹胀、乏力、黄疽加重并伴有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状。

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我们必须要防止“病从口入”,重点是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熟食品要有防蝇设备;接触排泄物后,应立即洗净手。病人的排泄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教育儿童不要随地大小便。劝阻灾区群众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吃“大席”,不搞聚餐。群众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自觉隔离;并积极配合疫情调查以及消杀工作等。

二、洪灾后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及其预防小知识

(一)流行性出血热: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

(二)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多发生于抗洪救灾和田间作业人员中。鼠和猪是北方的主要传染源。钩体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和钩体病的主要措施是灭鼠和做好家畜管理,同时不要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做好家畜管理主要包括管好家畜传染源(猪、犬和牛等),不让粪尿液直接流入水中。提倡圈养猪,搞好猪舍的卫生。将家畜用水池塘与人用池塘分开等。此外,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不喝生水等。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家畜(猪、牛、羊、马)和家禽(鸭、鹅、鸡等)。蚊子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临床上发病突然,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预防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防蚊灭蚊。外出尽量穿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室内防蚊灭蚊要充分利用纱窗纱门、蚊帐及居室内喷洒灭蚊药等。加强人畜隔离手段,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居室周围的蚊虫密度,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排除居住环境周围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减少其孳生地。

(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主要传染源为羊和牛。发病前病人往往与牛、羊或其制品有密切接触史。

布病重点防护人群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就医。

暴雨季预防皮肤病,一定要知道这些事

如果不得已要涉水,涉水前在双腿涂上防水油膏,尤其是趾间。

如果皮肤本来就有破口,先在疮口处涂上抗菌药膏,有可能的话穿上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实的塑料袋,切忌光脚涉水。

涉水的鞋子洗干净之前,尽量不要再穿了。

外出归家后,最好仔细冲刷双脚(最好用温水),再用干净的毛巾抹干,保持双脚干爽。如有需要,可用12.5%的明矾加3%的盐水配置成溶液浸泡双小腿2~3分钟,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或者用适量医用酒精擦洗消毒。

如在涉水之后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来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凭经验用药。

有灰指甲、脚气、脚上有破口的人,更应注意保持足部卫生。

寒从脚下起。大家在雨天出门前,最好在包里准备一双更保暖的鞋子以及棉袜。脚部淋湿后,可在第一时间用纸巾或者毛巾将脚擦干,换上干爽的鞋袜以保暖。

洪灾后,4大方面要注意

一、注意饮水卫生

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

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

二、注意食物卫生

所有食物都应煮熟煮透后食用,过顿的食物再次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不吃淹死、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鱼、虾等;

不吃经水浸泡后的粮食;

不吃变质、发霉的食物。

三、注意环境卫生

及时清洗及暴晒被水浸湿或受潮的衣物、被褥等,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防鼠灭鼠,灭螨防螨;

对被洪水淹过的房屋内外要消毒杀菌。

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避免用脏手接触眼睛及口鼻。

洪涝灾害后有哪些卫生防病措施?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灾后要彻底清理的室内外环境污泥、垃圾,改善卫生条件,埋葬好死亡动物尸体、疏通沟渠、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有目标地进行消毒(如喷洒灭虫剂),防止蚊蝇大量繁殖和传播疾病。

2、清理与清洗饮用水系统: 对受洪水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抓紧修整,蓄水池、水井要掏洗干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可请有关卫生单位帮助检测,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向群众宣传,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预防经水传播的疾病。

3、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与家庭饮食卫生: 洪水过后将转来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洪水期间保存的食品也易霉变,临时性摊点也常不注意卫生,所以要强调吃鲜饭菜,吃煮熟煮透的食品,禁止受洪水浸泡变质的食品上市,禁售溺死的畜、禽肉类。

洪水后怎么防止生病?

1、谨防胃肠道疾病

一般在台风来临期间,阴沟里、垃圾里的泥污、病菌都被冲刷出来,致使蔬菜或其他食品受到污染,特别是大排档、路边摊的食物被污染的风险较大,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因此大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2、谨防皮肤有关疾病

(1)湿疹及过敏性皮肤疾病

若双腿长时间泡在污水中,皮肤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能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而孩子的皮肤比较嫩,接触污水容易引发湿疹。所以要避免孩子在污水中玩耍,如果一定要下水,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污水后要立即清洗。

(2)脚癣

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应穿上雨靴防护。但要注意的是要选用适合自己脚尺寸的雨鞋,谨防雨鞋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脚再度磨损,加大感染风险。如不慎患上脚癣,一般可采用抗真菌外用药膏或药粉等,如症状未缓解,请及时就医。

3、谨防呼吸道疾病

天气变化、涉水或劳累,免疫力下降,易导致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生,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洪涝后从哪些方面注意?

1、饮食卫生

不能吃被水淹过和腐烂的蔬菜以及水果。不要吃来源不明且没有食品标识的食物。罐头类食物必须密封完好,先用干净的水把外包装清洗后再吃。避免吃发霉变质和隔夜食物,只要发现食物长毛或味道异常需扔掉。不能吃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从冰箱刚拿出来的食物必须彻底煮熟后再吃。

2、饮水卫生

不能喝生水,可选择温开水和符合标准的桶装水。保证装水的桶盆或缸清洁,每2~3天清洗一次。从河水或湖水中取出的水先消毒再喝。

3、餐具消毒

被洪水冲洗过的食品用具必须清洗消毒后再用,加工或储存食物时,需把生食和熟食分开,避免出现交叉污染。

4、个人卫生

期间需注意手部清洁和卫生,不能用手揉搓眼睛和鼻子。毛巾脸盆需做到单人单用,若必须跟传染病人一起用时,健康的人先用。

5、环境卫生

洪水退潮后需快速把浸泡的房屋清扫,仔细清洗被浸泡过的家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家具物品全部搬出来,让太阳晒一晒。积极做好家庭消杀灭工作,防止蚊虫滋生。

显示全文